第一百零三回新幾內亞麥帥初捷戰菲律賓日本再敗(1 / 3)

第一百零三回 新幾內亞麥帥初捷 戰菲律賓日本再敗

到1943年下半年,日軍已失去了新幾內亞的東端。麥克阿瑟將軍必須先克複新幾內亞全部北海岸,才能攻占菲律賓群島。美軍第41師的一部分兵力向薩拉茅阿前進,6月底,其他軍隊從海上開來,在它附近登陸。他們同來自伍沃的第3澳大利亞師會合,開始進攻薩拉茅阿。

這次進攻是有的放矢,想把敵方的增援部隊作為第二個目標吸引過來。1943年9月4日開始對萊城的進攻,曾在阿拉曼立下赫赫戰功的第9澳大利亞師,此時正在該城東麵10英裏的海岸登陸。第二天,美軍傘兵部隊在馬克漢姆河穀的納德紮普著陸,在澳軍先遣部隊的幫助下,迅速建成了一個機場。第7澳大利亞師空運前來,立刻向前推進。萊城受到兩麵圍攻,在16日被攻占。

前幾天就攻下了薩拉茅阿,10月2日,芬什哈芬也被攻陷。所有這些城市的抵抗都很猛烈。由萊城向西北伸展的馬克漢姆河穀,有許多地點可以開辟機場。第7澳大利亞師迅速利用勝利機會,通過一係列空襲,占領了這片地區。所有軍事行動都計劃得很妥當,而在執行中也得心應手,同時,整個陸海空三軍也達到了高度的合作。這也初步顯示出麥克阿瑟將軍的軍事指揮藝術,一掃一年多前在菲律賓戰敗的陰霾。

澳大利亞部隊攻占芬什哈芬後,遭到了日軍的猛烈反攻,在10月最後的兩個星期中,發生了多次戰鬥。到了11月中旬,第5澳大利亞師通過休昂半島的山脈向前推進,攻陷了一係列日軍設防陣地。而第9澳大利亞師,正在俯瞰馬克漢姆河穀的各處高地進行掃蕩。美軍第32師的一部分於1944年1月初,在賽多爾進行兩棲登陸,2月11日,第5澳大利亞師前來會合。肅清休昂半島的日軍費時5個月。在當地作戰的1.2萬名日軍中,幸存者不超過4200人。

4月,麥克阿瑟率領部隊,分兩路迅速躍進400英裏。他繞過駐在威瓦克島的5萬日軍,派遣美軍一個師在艾塔佩,另外兩個師在荷蘭迪亞附近登陸。日本空軍遭到重大打擊,380架飛機被擊毀。此後,盟軍在海空方麵占有決定性優勢,因此,麥克阿瑟能選擇對他最有利的任何目標,而將日軍的那些大型堅固的袋形陣地,留待以後解決。

麥克阿瑟最後躍進到比阿克島,美軍第41師則與島上將近1萬名守軍進行了猛烈的戰鬥。一支由12艘日本戰列艦組成的護航艦隊企圖運來增援部隊。但在盟軍空軍轟炸下,或被擊沉,或受重創。1944年6月底以前,比阿克島已處於美軍的有效占領下。這標誌著新幾內亞的兩年戰鬥結束。由於日軍的頑強抵抗、自然條件造成的困難、疾病的猖獗以及交通條件的短缺,這個戰役的艱苦性,與中國軍隊在緬北反攻一樣,是曆史上少有的。

新不列顛島的拉包爾,已成為第二個攻擊中心。在11和12月,該地不斷遭受盟軍空軍的猛烈襲擊。1943年的最後幾天,麥克阿瑟的兩棲作戰部隊在新不列顛島西端的格羅斯特角登陸,他決定繞過拉包爾。因此,需要另一個支持美軍向菲律賓進軍的基地,而這個基地就是麥克阿瑟所能控製的、位於阿德米勒爾提群島中的馬努斯島。1944年2月,由於攻下了拉包爾東麵120英裏的格林島,便結束了這種包圍的第一階段。接著,又出色地占領了西麵的整個阿德米勒爾提群島。3月間,在拉包爾北麵的埃米勞島被哈爾西海軍上將占領。於是,拉包爾就完全陷於孤立,這樣,圍繞這些島嶼的天空和海洋,便完全轉到美軍的控製下。

馬歇爾將軍在總結西南太平洋的這一係列戰役時說,在稍微超過12個月的時間內,盟軍“已向日本帝國的心髒推進了1300英裏,斷絕了13.5萬日軍的後路,使他們無法獲得解救。”

東條下台後,日本的戰局並沒有絲毫好轉,特別使新首相小磯國昭慌恐不安的,是菲律賓萊特灣之戰。這是一場關係到日本海軍命運的決戰。

美軍占領馬裏亞納主要島嶼後,就突破了日本大本營於1943年9月規定“絕對確保”的防禦線,根本改變了日本的戰略態勢。由此,盟軍可以任意選擇進攻目標,甚至轟炸——進攻日本本土。以對外掠奪和海上運輸為基礎的日本戰爭經濟的弱點,日益暴露無遺。馬裏亞納陷落後,盟軍艦隊和潛艇更為活躍。日本海上運輸船舶的損失日甚一日。1942年11月底,日本擁有594萬噸商船,到1944年10月底,隻剩下290萬噸。

根據新的形勢,1944年7月21日,日本大本營作出決定,要加強菲律賓、台灣、琉球群島、日本列島、千島群島這一帶水域的第一防禦線,以防盟軍一旦在這防禦線上的任何地方發動攻勢時,都能集中陸海空軍力量阻截和消滅敵人。在這條戰線上的作戰,統稱帶有決戰性質的“捷號作戰”。規定菲律賓地區為“捷一號作戰”;台灣琉球為“捷二號作戰”;日本本土為“捷三號作戰”;千島、庫頁島等地為“捷四號”作戰。

這時,美軍在太平洋上已擁有海空軍優勢,可以任意選擇進攻目標。但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沒有一個統一指揮的總司令,陸軍上將麥克阿瑟和海軍上將尼米茲意見不一,各有主張。前者要迅速占領菲律賓,以實現他1942年春天離開菲律賓許下的諾言“我還要回來”!後者認為在棉蘭老取得空軍基地後,孤立呂宋,進攻台灣和中國沿海,進而打擊日本本土,這樣就會縮短戰爭的進程。

最後羅斯福總統隻好親自出麵協調。他於1944年7月底來到珍珠港,召集這兩位將軍開會,希望緩和他們之間的矛盾。會上,麥克阿瑟向羅斯福力陳占領菲律賓的政治和軍事意義,總統表示信服。雖然這次會議沒有作出具體決定,但從以後的事實可以看出,尼米茲是作了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