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回希特勒重溫阿登夢同盟國聯合揍德軍(3 / 3)

德軍裝甲兵團進攻的主要目標默茲河受挫後,瘋狂地撲向巴斯托尼。26日,美軍第4裝甲師的一部分增援第101師。雖然德軍兵力大大超過他們,但他們還是再堅守了一個星期。

到12月底,德國最高統帥部不管願意不願意,也已意識到這場戰爭輸定了。因為巴頓將軍率領美軍第3集團軍,22日從阿爾隆開始反擊,雖然進展緩慢,但卻穩步前進,並越過冰雪封凍的鄉村向烏發利茲推進。

在此情況下,德軍作了最後一次掙紮,這次是空襲。1月1日,德軍出其不意地猛烈低空襲擊了盟軍前沿所有的機場。盟軍損失慘重,雖然恢複得很快。而德國空軍卻在這場戰爭中的最後一場襲擊中,遭受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1945年1月3日,蒙哥馬利從北麵配合巴頓從南麵對烏法利茲發動反攻。

德軍的阿登反攻,在美國引起了強烈的反應,都認為是艾森豪威爾的指揮失誤,要求美國政府換帥。為此,羅斯福感到十分為難,他專電向丘吉爾說明了美國民眾的感受。對此,丘吉爾在戰局略有起色的情況下,於1月6日複電:

帝國參謀長和我這兩天和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在一起,他倆感到戰爭很吃緊,但相信一定會勝利。報刊可能會引起麻煩,我希望你了解英國政府完全信任艾森豪威爾將軍,任何對他的攻擊都使我們非常敏感。

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合作得很好,布雷德利和巴頓也合作得很好。如果拆散這種聯合作戰就會產生災難。1944年就是這種聯合作戰,使我們獲得了夢想不到的軍事上的最大的戰果。今天蒙哥馬利告訴我,幸虧英美軍隊團結一致,不然敵人的這場突破對整個前線會產生極為嚴重的惡果。

我看到美國報紙曾批評我們的軍隊沒有參加這次戰役。我乘此機會在這裏向你保證,我們的部隊作好充分準備,隨時準備服從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指揮調遣。

這時,艾森豪威爾和他的參謀部非常急於想知道,蘇聯方麵能否做點事以減輕對西線的壓力。為了這一問題,艾森豪威爾派出他的副司令特德空軍上將率領一個特別使團前往蘇聯。由於氣候關係,他們耽誤了很久。在前線視察的丘吉爾聽到這個情況,馬上對艾森豪威爾說:“我想如果我問斯大林,他可能會告訴我。要不要試試?”

如是丘吉爾致電斯大林說:“西線的戰鬥非常激烈,最高統帥部隨時都得作出大量的決定。你從你的切身的經驗也知道,暫時失去主動權後而不得不防守一條很長的戰線時,這種處境是多麼令人焦急。艾森豪威爾非常想也非常需要知道你大體上的行動計劃,因為這顯然關係到他和我們的一切重大決定。昨晚接到報告說,我們的特使空軍上將特德因天氣受困在開羅。如果他還沒有到你那裏,請告訴我:我們能否指望蘇聯於1月份,在維斯都拉河戰線或其他地方,發動一次重大攻勢?”

次日,斯大林即回電丘吉爾:我於1月7日傍晚收到你1945年1月6日來電。不湊巧的很,特德空軍上將還未抵達莫斯科。利用我們在炮兵和空軍方麵對德軍的優勢,甚為重要。這要求有適合飛行的晴朗氣候和地麵沒有阻礙炮火瞄準的霧氣。我們正準備一場攻勢,但目前天氣不利。然而,考慮到我們的盟軍在西戰場上的情況,最高統帥部決定加速完成準備工作,並決定,不管天氣如何,至遲在1月下半月,沿著整個中央戰線向德國人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你盡可放心,我們一定盡一切可能來幫助我們盟國的光榮部隊。

根據丘吉爾的回憶,俄國人和他們的領袖,顯然不顧重大犧牲提早發動了大規模攻勢。艾森豪威爾看到這一消息很高興。但他要求英國給他調去一些可能的援軍。為此,英國政府征幕25萬人員,而且第一次強迫各戰鬥軍種中的婦女到海外服務。

就在這期間,巴頓率領兩個美國軍團,連同其西側的英軍第30軍,從北麵向德軍進逼。1月7日,他們切斷了拉羅什-維爾薩爾姆公路,這是德國人準備退卻的重要道路。這兩翼盟軍進攻部隊,一麵和暴風雪搏鬥,一麵徐徐推進,於16日在烏法利茲會師。德國人被迫節節東退,沿途受到盟軍空軍的不斷襲擊。到月底,德軍退到德國邊界。

這場戰役中發生了一個難以處理的問題。艾森豪威爾為從巴頓的第3集團軍裏抽調幾個師,命令德弗斯的第6集團軍,接替巴頓的一部分戰線,並批準如果必要的話,可以從萊茵河撤退至孚日山脈。

這樣一來,就等於敞開了斯特拉斯堡的門戶,讓德軍可以自由進入。由此在法國政界和軍界引起了反對和驚慌。這道命令,會在政治上給戴高樂帶來巨大的恥辱!阿爾薩斯的首府斯特拉斯堡是法蘭西民族和精神的象征,其意義幾乎可比肩於巴黎。在一代人的記憶中,法德之間經曆了三次大戰,阿爾薩斯三度易手。現在斯特拉斯堡剛剛收複,又要不戰而棄,將使戴高樂無法向人民交待。

30日,戴高樂給德拉特爾和美軍德弗斯將軍各送去一封急信,要求他們堅決保衛斯特拉斯堡,同時又急令剛剛編入正規軍,但隻有輕裝備的5萬部隊,火速移往梅斯地區,以捍衛斯特拉斯堡的西北方。1945年元旦,戴高樂再次嚴令德拉特爾,即使美軍撤走,法軍孤軍奮戰,也必須守住這座城市。

同時,戴高樂急電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羅斯福,解釋做出這個決定的理由。丘吉爾出於對法國人民民族感情的理解和同情,也馬上意識到斯特拉斯堡的重要性。他匆匆從英國飛往巴黎,陪同戴高樂一起到凡爾賽去說服艾森豪威爾將軍。

艾森豪威爾開始對戴高樂的觀點不以為然,說他談的“是政治方麵的理由”。

戴高樂教訓了他一句:“軍隊就是為國家的政治服務才建立的。”這才使他有所動搖,但並沒有使他讓步。他不無地威脅說:“要是法國第1集團軍開始獨立行動,那麼美國可能停止汽油和彈藥的供應。”

戴高樂針鋒相對地勸他權衡一下後果:如果盟軍聽任敵人擊潰孤立無援的法軍,法蘭西人民在憤怒之中就會拒絕美軍使用他們的鐵路和其他交通設施。

應該認為,由於法國軍隊的頑強抵抗,使德軍不能越雷池一步,客觀上對迅速扭轉西線局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法國爭取戰後地位打下了基礎。

這件事雖然最後艾森豪威爾不得不讓步,但戴高樂卻因此痛苦地認識到法蘭西此時的真實處境。此時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但歐洲麵臨著許多問題需要加以解決。因此,美英蘇三國首腦必須坐在一起,加以協商解決。同時對戰後的世界也必須加以謀劃。那麼,三大國將如何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