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的空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戰術空軍經常襲擊,加速了德軍的失敗和瓦解。盟軍飛機在德軍新式噴氣推進戰鬥機的機場上空,作經常性巡邏,致使以往令人不安的威脅縮小到最低限度。盟軍的重型轟炸機不斷襲擊,使德國汽油的產量降低到臨界點,他們的許多機場被摧毀,工廠和運輸係統受到嚴重摧毀,幾乎接近癱瘓的地步。
當南麵的美國人靠近萊茵河的時候,蒙哥馬利已準備渡河。盟軍的作戰物資在幾個月前就開始準備,大量軍需品、水陸兩用車、突擊船隻和搭橋材料,已經搬運到作戰地區。渡河地點是良好的,盟軍經常在煙幕的掩護下向萊茵河岸集結。
魯爾受到威脅,代替龍德施泰特的凱塞林,也知道什麼地方要受到打擊。第1傘兵集團軍的7個師,是他剩下的最好部隊,在東岸挖掘戰壕固守。
在蒙哥馬利加緊準備的同時,盟軍空軍出動了全部力量,在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開始轟炸從不來梅到科布倫茨一帶,使德軍不能取給予魯爾的兵工廠,並封鎖作戰區域的交通。在進攻前兩個星期,皇家空軍和美國空軍第8、第9隊重型轟炸機,投下的炸彈約有5萬噸,中型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加上壓倒優勢的戰鬥機,合力把戰場的交通線切斷,給德軍的西部造成混亂和毀滅。
在蒙哥馬利指揮下,加拿大第1集團軍、英國第2集團軍和美國第9集團軍,在2000門大炮轟擊1小時後,然後乘夜渡河。第二天早晨,英軍第6和美軍第17兩個空降師,在德軍防線後方降落。盟軍要把一切力量都用出來,百萬雄師中的8萬前衛部隊預先投入戰鬥,大量船隻和浮橋都已備好待用。
率先進攻的是英軍第51師、第15師及美軍第30師、第79師。幾分鍾後,他們已經抵達對岸。進攻的各師通宵達旦像潮水般湧向對岸,起先很少遇到抵抗,因為河岸本身防禦較弱。到天亮時,橋頭陣地已經牢牢建立,雖然深度顯得不夠,同時,突擊隊已在韋塞爾展開肉搏戰。
第一天的情況很順利,4個擔任進攻的師已安然渡過了河。並且穩穩駐進5000碼深的橋頭陣地。最劇烈的戰鬥是在韋塞爾和雷斯方麵,空降師奮勇作戰。盟軍空軍攻勢之強大,僅次於在諾曼底登陸的那一天。它不但包括從英國本土來的戰略空軍,而且還有從意大利起飛的重型轟炸機,它們深入到德國的國境內。
第二天,即25日,深入戰場前線的丘吉爾與蒙哥馬利在去艾森豪威爾住處的路上,丘吉爾對蒙哥馬利說,他的辦法跟馬爾巴羅的辦法和18世紀指揮的方式何其相似。當時的總司令是通過副將們來行動的。那時總司令騎在馬上,口頭指揮五六英裏長戰線上的一個戰役,那個戰役在一天裏頭結束,而且決定了某幾個大國在以後若幹年或若幹代的命運。為貫徹他的意圖,他有四五個副將駐在前線各點上。這些人知道他的整個意圖,他們的任務就是貫徹他的計劃。
在現代,做統帥的必須坐在辦公室裏指揮作戰,戰線之長要比從前超過10倍以上,而且每個戰役往往延續7天或10天之久。在這些不同的情況下,蒙哥馬利派遣個人觀察員的辦法,雖然是昔日遺風的局部恢複,卻是有趣的。
在以後的幾天裏,盟軍在萊茵河以東繼續有所進展。到3月28日,美國第9集團軍開始迫近杜伊斯堡,並已進入格拉德貝克。空降師在英軍一個裝甲旅的幫助下,向哈爾滕深入推進,又從那裏把戰線延伸到博爾肯和博霍爾特。
左翼的戰事是激烈的,但是沿著萊茵河岸向下推進的加拿大第3師逐步迫近埃梅裏赫,要和岸這一邊的加拿大軍團的其餘部分會師。這樣,到月底,盟軍在萊茵河東岸已經有了一個跳板,從那裏可以發動深入北德的大攻勢。
在這一期間,南麵的美軍,雖然沒有遇到強烈的抵抗,也作了驚人的進展。由於他們占據了兩個橋頭陣地,在科布倫茨以南和在沃爾姆斯地方渡河的部隊越來越多。25日,巴頓統率的美國第3集團軍到達姆施塔特,29日到達法蘭克福。
同一天,美國第7集團軍占領曼海姆,而從雷馬根出發的美國第1集團軍,已經到達吉森,並向北推進。4月2日,法軍也在美國第7集團軍的右邊渡過萊茵河,而該集團軍則越過海德爾貝格向東挺進。卡塞爾被攻占。美國第1集團軍的左翼與哈姆以東的美國第9集團軍已經連接上,魯爾和它的32.5萬名德軍被包圍。德國的西線已經崩潰了。
當一個聯合行動的戰爭行將結束的時候,政治方麵各種問題的重要性就逐漸上升了。在華盛頓,高瞻遠矚的看法占據上風。在美國人的思想裏,對於獲得領土這一類的事情是不感興趣的。處於勝利舞台上的美國是世界命運的主宰,可是在丘吉爾看來,缺乏一個真實的前後一貫的宏圖。英國雖然還很強大,但不能單獨斷然行動,隻能提出警告和呼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