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孫子是個二十歲的大學生,也是擔心老人的安全,專程陪老人來的。
聽到老人有這麼多轉山的經驗,身邊的人就向老人打聽神山的故事。老人很樂意向年輕人普及佛教知識,就向大家介紹說:“岡仁波齊是是岡底斯山的主峰。但不像其它的山脈那樣連綿起伏,而是一個高起的雪峰,它像一座金字塔,藏民說像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對稱。我看象一朵雪白的蓮花。”一個年輕人接口道:“我覺得又似大地母親的乳1房。”
車上的人都笑了,老人說:“對啊,它是神的天堂,力量的源泉,不就是哺育生靈的乳1房嗎?這裏就是萬水之源,世界中心。
經中記載,印度往北過九座大山,有一大雪山,雪山下有四大江水之源……。佛經中說的大雪山就是神山岡仁波切,而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聖湖之母瑪旁雍錯。
流向北方的森格藏布——獅泉河(下遊為印度河),鑽石礦藏豐富,飲此之水的人們勇似雄獅;流向南方的馬甲藏布——孔雀河(下遊為恒河),銀沙豐富,飲此河之水的人們如孔雀一般可愛。
流向東方的當卻藏布——馬泉河(下遊為布拉馬普特拉河),綠寶石豐富,飲此河之水的人們如良駒一般強壯;流向西方的朗欽藏布——象泉河(下遊為蘇特累季河),金礦豐富,飲此河之水的人們壯如大象。”
一個女孩子問道:“這座山為什麼叫岡仁波齊呢?”
老人捋著長胡子說:“岡仁波齊,岡是雪山,仁波齊是上師。藏語岡仁波齊的意思是雪山之王,“神靈之山”。這座山像台階一樣,是佛界與人界的通道。由南麵望去可見到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岩層構成的佛教萬字格。”
那女孩好奇地問:“怎麼這麼巧呢?難道是佛祖畫上去的嗎?”
老人看看大家,車上的人也都用期盼的目光看著他,丁磊也被這個問題吸引住了,這個萬字格的確是引起人們狂熱崇拜的重要原因。
老人笑著給大家講了一段故事:
藏傳佛教米拉熱巴大師在岡底斯山的修煉、傳教和鬥法,給神山聖湖又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相傳,米拉熱巴這位苦行僧得到其恩師、藏傳佛教噶舉派創始人瑪爾巴的指點,來到瑪旁雍錯湖一帶修行8年之後,適逢岡仁波齊本位年,無數信眾、香客彙聚於此。
此時,當地著名苯教大師那若本瓊提出要與米拉熱巴比試法術。如米拉勝,可成為神山主人;敗了,則棄佛從苯。幾番比試,都以那若本瓊失敗告終。但那若並不服輸,提出最後一比誰先於4月15日破曉登上山頂,誰就當神山之主。米拉表示同意。
15日,天微亮,那若本瓊騎神鼓直飛山頂,而米拉仍沉浸在入定中。當那若本瓊快到山頂時,隻見米拉騰空而起,箭一般撲向雪峰,一眨眼就飄落在山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