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還原山洞(1 / 2)

在上古時期,天池一片混沌,如同雞蛋一樣,天則是外形的蛋殼,地則是漂浮在蛋清中的蛋黃,而天地間充斥著蛋清一樣的水和空氣。

天如同蓋子一樣蓋在大地上,地則是漂浮在大海中央,大地四周為海水,在東方大海之上有一棵大樹名為扶桑,這是太陽升起的地方,而在西方有樹名為若木,則是供太陽歇息的地方。

而每天太陽巡視行於天上,則需要龍的來駕車,龍則由海麵升起,需要樹木的幫助,所以扶桑樹上的樹則是向上耍行,若木樹上的龍則是往下而行。

而這裏出現這樣一顆樹,應該是古巴人看到龍每日由這裏爬行上天,負責駕車載太陽巡行,而把此樹作為上天成為的天梯。

而九為至尊,為極致,《道德經》有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周易》則雲:九為數之極,取六爻三三衍生之數,所以九又代表的是生生不息之意。

這棵扶桑樹為三層三枝,取九之數,也是代表了極致,古巴人作為成仙的梯子也有一定的道理,人們在凡間生活達到極致時就會向往更高的一層,而這一層就是一個變化,就是一種衍生。

但不知這樹為何缺一枝,那就達不到九之極致,也許這就是古巴人願望沒能實現的原因。

現我們發現山中的布置都是為生,聚陰陣、祭壇、血海都是為生為布置,看來古巴人是想複活某人而布置,難道就是石棺中的那個人麼。

了凡和警察看著眼前的扶桑樹呆呆而立,先不說這樹代表著什麼,就是這麼大要棵青銅樹要是弄出去的話,絕對引起轟動,又是一件了不起的文物,當然我是沒有把這裏的東西往外弄的想法的。

這樹完全可以用神跡來形容,在當時的科技條件下,能做到如此的精湛,不得不讓人之佩服,他們在哪兒看呆也是正常的事。

我也對這山洞裏麵的布置在腦海中進行了一 次還原,我想應該是這樣的。

古代的王們在奪得權利的位置後,便開始思考一件事,那就是長生,秦代皇帝為求長生之藥是費了不少的功夫,後世也有不少的皇帝,也成的煉丹製藥,尋求長生這道。

皇帝如此,那皇帝下麵的一些王,一些部落的首領也是不是會如此呢?

當日楚襄王夜遇巫山女神後,為之著迷,精神恍惚,有下之見後就問他是什麼原因,楚襄王告訴下人,夜見一婦人,十分的美貌,共眠一夜,天亮後婦人離去,甚是懷念。

下人這時就知道楚襄王為女人著了迷,但大家都不知道是哪個女人,但又問起的楚襄王,最後得知是巫山神女,但這就讓人犯難了,巫山神女本就是西王母的女兒,就算楚襄王你貴為國君,這種也不可求的事呀。

下人們就想盡了辦法,後來就求助於巫術,可巫師們平日雖然說著厲害,但真正的要讓他們去與神女溝通,他們還是有困難的,但是這邊又不敢得罪楚襄王,巫師們就想了一個折衷的辦法。

巫師們也不敢明說不能與神女溝通,隻是對楚襄王說,神女乃西王母之女,她的意誌不是我們可以左右的,楚襄王也隻能等待,如有機會再與她共度。

楚襄王一聽也是這個道理,神女不是凡間女人,我雖然是人間的王,但不可能想要神女就可以要到,巫師說的也是一個道理,可有一問題就是,我的壽命能等得起嗎?

巫師們見達到了效果,那就好辦了,於是就告訴楚襄王我們要如何如何的做,也就是幫助楚襄王長生,楚襄王也答應了這樣做。

一幹巫師見楚襄王答應後,就開始在民間推行懸葬,而巫師對於民間百姓來說,就是神的化身,他的話沒有誰不聽,也沒有誰不從,而後大家就聽從於巫師,實行了懸棺埋葬。

這隻是巫師進行的第一步,目的就是用眾多的民眾屍體來進行聚集陰氣,以便於日後楚襄王的複生。

第一步已經達成後,就開始修建祭壇,其借口就是為了溝通大自然,用借助大自然的力量來實現楚襄王的目的,其直接目的是為了給血海收集鮮血,血海才是真正讓楚襄王日後複生的重要環節。

祭壇在建好以後,巫師們就會在這裏進行一係列的祭祀,把民眾給聚集起來,選擇獻祭的人,然後主祭師上台高呼,作出對大自然的恭敬,人群中發出歡快的呼聲,對於獻祭的人則是一種榮譽,認為自己都是被大自然所挑中的,而沒有被選中的則表現低落。

祭祀結束後,獻祭者的鮮血通過祭壇上的石槽流向四方的洞,然後注入到血海之中,而為了使血海之中的血保持在一個水平,巫師會就會想辦法進行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