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道德經(2 / 2)

術隻是道的一種表現,也就是運用了道的規律,領悟了高深的道後,術才能更加的豐富成長,當領悟了風的運行規律和軌跡後,我們就可以運用風的能力,而運用風的能力就是術。

看來天然呆,對《道德經》的理解,參悟真的是達到一個很深的深度,我們都太膚淺了,都隻停留在了文字的表麵。

我現在被這本注釋後的《道德經》深深的吸引住了,對於悟道也有了一個更高的認識。

“常有欲以觀其竅,常無欲以觀其妙。”人們帶著欲望的目的去觀道,有欲望即有自己的認識、知見去觀察道,而人的知見是有限的,觀見的隻能是自己知識見解的道,而不是本身的道。但一個人如果沒有欲望的去觀察道,就沒有偏執,沒有抵觸,隻有容納接受,這才是正直的悟道,道才會融入到觀察者的身心或者說是觀察者的身心融入到道中,也就是合一,同於道,合於道就是悟道。

悟道其實就是去發現自然事物發展的規律和運行的軌跡,體悟世間萬物,感悟眾生心即是也。

道看似玄,其實也就是在我們生活當中而已,世間處處都是道,隻是怎麼去參悟,這才是我們需要做的。

我現在修行的隻能說是小道,而且隻是一些膚淺的道,根本就沒有融入到真正的道,都是在走別的人路,師門的傳承也好,別人的注釋也好,那都是別人感悟出來的道,真正修道就得走自己的路。

每個人的見識都是不一樣的,領悟出來的道也不是一樣的,可借鑒但不可照搬。

現在看了這本《道德經》,我對道的認識又不一樣,對悟道的領悟又深了一層,可以說,現在我才知道怎麼去悟道了。

當年張三豐為悟太極,世人就認為他當時瘋癲,哪知他當時隻是一種對道的領悟,瘋癲結束後,就立即創造出了太極來,何不是一種悟道的表現。

我沉浸在書中,也不知道外麵的天日,如果不是何幻珊叫我吃飯時,我也不知道天已經黑了下來。

看來世人對《道德經》的認識還是不夠,很多人認為自己從中獲得了道術,卻不知道真正的道術是什麼,當年老子留下《道德經》,而騎青牛退隱,說了一番話,“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不知道有幾個能真正懂得了。

當年老祖攜《道德經》入青城山,然後開宗傳道,傳的也是自己領悟的道。

天色已暗,秦胖子這段時間很少回來了,晚飯時就我們三人,了凡是天天吃素的,我也不知道他身體能不能受得了,按他的說法就是出家人不殺生。

可我的理解不一樣,殺生也是為了放生,動物有生命,難道植物就沒有了麼,素菜也就是植物,一樣的有自己的生命,再說你不吃怎麼能保住自己的生命,所以我覺得殺生也是為了放生。

但是這話我沒有和了凡爭論過,我也由得他去了,他不吃就不吃唄。

在晚飯的時候,何幻珊說她考警察的事基本上算是通過了,最近可能就會通知了吧。

我想這也算是好事了,孔力肯定在中間使了不少的力,對於孔力我還是比較認可的,自從那場道場救下他母親後,就一直把我當恩人一樣看待,我有什麼事他都盡力的去幫我辦,其實我也不需要他這樣做,隻是希望大家能作為一種好朋友的關係即可,有什麼事大家相互照顧幫忙。

何幻珊的事定下來後,我心也放下了,等通知後就告訴他大伯他們吧,我當然是要請孔力他們吃頓飯表示感謝的。

我很想與了凡說一下今天的心情,想打聽一下他們的參禪是否與我們悟道一樣,但話臨到嘴邊,我還是沒有說出口來,我覺得這種事也算是隱密的,不是很好的朋友或者師徒關係,參禪悟道的事是不可隨便講的。

但可以論道,也就是說說自己所領悟的道,但了凡是和尚不是道士,和他論道也論不到一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