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獸擂台
哥斯拉
作者:張澤川
在漫長的地質時間裏,雖然哥斯拉並不一定真實出現過,但可以確定的是,地球上的確曾有著各種各樣的巨型動物。它們有些占領了天空,有些在陸地上遊蕩,有些則統治了海洋。有些種類的巨型動物至今仍然和人類共存(雖然它們的後代已經不再威風),有些則僅僅是曆史上的曇花一現。
這些各種各樣的巨型生物共同組成了億萬年前那個多樣的地球,如果來一場穿越,不知它們是否可以腳踢大金剛,拳打哥斯拉。
古海洋掠食者——奇蝦
總噸位:★★★☆☆
殺傷力:★★★☆☆
防禦力:★★★☆☆
靈活性:★★★★☆
統治力:★★★★★
在5.3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多細胞動物進化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寒武紀生命大爆炸。這次大爆炸最顯著的標誌之一就是有大量甲殼生物出現。在現在來看,無脊椎動物體表的甲殼是一種很普通的特征,從經常被一腳踩死的小強到清澈小河裏的蝦,它們身上都有著幾丁質外殼。在5.3億年前,這可是一個代表著生物體進步的特征,比如著名的三葉蟲。當然,那個年代已經出現了一種頂級掠食者——奇蝦。
最早,科學家沒有完整的奇蝦化石標本,所以它身上的不同部位都被冠上了一個名字。現在“奇蝦(Anomalocaris)”這個名字的來曆就是因為當古生物學家第一次采集到奇蝦的化石——奇蝦的頭前附肢時,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早期的奇怪的蝦(實際上奇蝦和現代蝦的親緣關係非常遠),所以將它命名為“奇蝦”。
奇蝦實際上有很多種,最大的一種標本出產於中國雲南澄江帽天山,體型大約有1.83米長。它們作為當時海洋中最頂級的掠食者,依靠狩獵其他的海洋生物為生。奇蝦有著很奇特的外觀——有一個類似龍蝦的尾巴、又長又粗的軀幹、兩隻像蝸牛觸角一樣伸出體外的複眼、長在頭部下方的口器和兩個頭前附肢。這些巨大的節肢動物在海洋裏橫行無忌,不過,在寒武紀末期,這些不能很好適應環境的掠食者很快就滅絕了。
戰鬥力評價:奇蝦估計隻能依靠群體奇襲才能對哥斯拉造成可以目測的表皮創傷。
水中粉碎機——鄧氏魚
總噸位:★★★★★
殺傷力:★★★★★
防禦力:★★★★★
靈活性:★★☆☆☆
統治力:★★★★★
在寒武紀末期,除了甲殼類動物大發展以外,如今哺乳動物的祖先——脊索動物也開始悄悄出現在海洋中,並進化成了魚類。經過了一億多年的進化,在泥盆紀晚期,魚類曆史上外觀最粗獷、最彪悍的魚出現了,這貨就是鄧氏魚。
鄧氏魚雖然不是曆史上最大的魚類(立茲魚),也不是最大的肉食性魚類(巨齒鯊),但是在觀察了它的標本之後,大多數人絕對會認為這是地球曆史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種魚。這是一種外貌猙獰的盾皮魚,體長超過3米,最大可超過10米,整個頭部和胸部都覆蓋著厚重的骨板。鄧氏魚作為一種早期有頜魚,沒有牙齒,隻有齒板。千萬不要因為這樣就小看它們,它們作為當時海洋中的頂級狩獵者,有著極強的狩獵能力。厚重的骨板能夠附著強大的肌肉,這樣它們就可以通過以極快的速度打開嘴巴來把獵物“吸”進嘴裏。更加致命的是它們有著驚人的咬合力。一條10米長,4噸重的鄧氏魚可以在齒板尖端施加超過6噸力/平方厘米的壓強,這超過了目前已知的任何一個物種。靠著巨大的咬合力和強悍的爆發力,鄧氏魚成了當時海洋中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