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因的失控(1 / 2)

基因的失控

超凡蜘蛛俠

作者:劉淑欣

在“蜘蛛俠三部曲”基礎上,《超凡蜘蛛俠》卷土重來。這一回,蜘蛛俠的對手是移植了蜥蜴基因的科特康納斯教授。這一正一反的兩個角色或主動、或被動地注入了其他物種的基因。自然界的蜘蛛大戰蜥蜴倒是少見,但蜘蛛俠大戰蜥蜴教授倒是值得看看熱鬧。不過要說明的是,大家不妨看作是他們體內蜘蛛基因與蜥蜴基因的決鬥。

為了完美的基因

蜘蛛俠形象誕生已有53年。每一次搬上銀幕,主人公彼得·帕克都要被蜘蛛叮咬一次,從而獲得蜘蛛的基因與能力。在《超凡蜘蛛俠》中,他受到了“同門大師兄”的挑戰。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兩人獲得超能力的方式太像了:其他物種的基因使他們突破了人類的極限。

影片中,反派科特·康納斯教授為了使自己斷臂再生潛心研究蜥蜴DNA。自始至終,教授追求的都是如何獲得“完美基因”,首次出場時他就是這麼問眾多實習生的。顯然,他不滿意於“幹細胞移植”的答案,而對男主角給出的“跨物種基因移植”情有獨鍾。

在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醫學事業部主任甄二真看來,“完美基因”是個難以界定的概念。如果是指獲得超出人類極限的能力,比如像獵豹跑得一樣快或者像蜥蜴一樣斷臂再生,就需要其他生物特殊的蛋白質結構,而這需要在特殊基因作用下完成,跨物種基因移植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盡管影片情節十分玄幻,但是甄二真表示,跨物種基因移植在科學上是行得通的,中外都有這方麵的研究。電影裏的“主角”蜘蛛在現實中真的可以改變其他物種。

甄二真介紹,有一類蜘蛛吐的絲剛性極佳,但是不適合編織。基因學家提取蜘蛛細胞中控製“絲”的基因,克隆後移植到蠶卵階段的家蠶細胞中。這樣,家蠶含有了蜘蛛基因,吐出的絲具有蜘蛛特有的蛋白質結構,既輕又有剛性,是製作防彈背心的好材料。

誇大的跨物種基因移植

看起來,家蠶吐出蜘蛛絲與“蜘蛛俠”吐出蜘蛛絲有著天壤之別。不過,甄二真表示,作用於人類的跨物種基因移植理論上也是可行的,有很好的前景。

他舉了一個例子:糖尿病是人類常見病,其根源在於體內胰島B細胞死亡,如將其他動物體內生產胰島素的“好基因”移植到患者體內,可以從根本上治愈糖尿病。由於豬體內胰島素結構與人類最接近,所以可以提供最理想的基因。

當然,跨物種基因移植雖然原理上可以治療人類疾病,甚至使人擁有一定的超能力,但是想達到電影中驚天動地的效果還是沒可能。

北京動物園爬行動物專家喬軼倫曾說過,蜥蜴斷尾再生能力遠不像電影中表現得那麼強大。其實,如果蜥蜴的尾巴從根部斷裂,它是沒有辦法再生的,一般斷了1/2的尾巴就是再生極限了,這一再生過程至少需要幾周時間。此外,再生後的尾巴隻有肌肉沒有骨頭,靈活性、柔軟性都會大幅下降,顏色花紋也與軀幹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