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全民熱是好事
專欄
作者:王旭明
曆年高考,作文題目都會成為社會熱門話題。各方專家點評、各路人馬試寫、各色人等議論,好不熱鬧。有人說這不正常,還有人說,這是把教育圈內的話題變成全民情緒化的狂歡。我認為,高考作文全民熱是件好事。
首先,高考作文全民熱說明大家對語文的重視程度和關心熱情超過其他學科,這就對了。我一向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必須學好語文,語文的唯一性是無法替代的。其二,作文又是語文教育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體現,關心語文理當從關心作文入手。應該說,無論是對作文題目的點評、議論和寫下水文都體現了一定的語文素養,在這個過程中,語文的字詞句段也好,語修邏篇也罷,無疑都體現在作文上。第三,作文還是對學生多方麵能力考察的集中體現。比如學生的創新精神、質疑精神、批判精神等等,還有學生對社會現實生活和對自身生活的關注。
社會各界對高考作文的關注要看高考作文是否貼近現實生活,是否貼近學生生活。以北京卷為例,作文題目是北京老規矩引發你哪些思考?該作文題目題材好,緊扣社會現實,也是我多年堅持的“高考作文不能離社會現實越來越遠”的具體體現,值得一說的是北京高考作文還首次采用了微作文和允許寫詩的形式,三題選一,擴大了學生的選擇權。一位哲人說過教育即生活的名言,如是,語文就應該是生活的生活。
社會各界對高考作文的關注還看高考作文題目是否有哲理性,是否有高於常人之處。以上海高考作文題目為例,圍繞“穿越沙漠與自由”寫文。這才是真正的高考作文,類似法國高考的哲學題目,鍛煉學生思維能力,這也應當是未來高考作文題目的方向。一個時期以來,作文過於要求寫景、敘事和抒情,淡化了思維訓練,這樣的作文題目不僅與高考要考察學生思維能力的潮流不合,而且與訓練學生的智力和邏輯思辨能力不合,從這個意義上說,上海的作文題開啟了風氣之先。
高考作文全民熱,對教育係統提出了更高要求。劉延東副總理在日前剛剛閉幕的世界語言大會上代表中國政府講話強調,要提升語言能力,為人類開啟智慧大門,為世界可持續發展開辟更加美好的未來。國家十二五中長期語言文字規劃綱要也將提升國民語言應用能力,作為今後語言工作的重要方向。據此,筆者在2012年底提出並開展了真語文活動。真語文的實質就是語文,就是按照語文規律和特點教語文,真語文強調回歸傳統,找回本真。其基本要求是:以語言為核心,以語文活動為主體,以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為目的;語文課一定要培養學生自然、健康的表達習慣,一定要培養學生自由、個性的心理品質,一定要培養學生獨立創造的人格特征;語文課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繼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
然而,從現在看,無論是語文教材還是語文教師,無論是語文評價還是語文教學,與社會公眾對於語文學科的要求還有相當的距離,深化語文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無論是批評還是讚揚,無論是點評還是試做,高考作文全民熱都是好事,通過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熱,可以促使我們接近語文教育的本體,接近真語文之真,也接近漢語語言之魅!
責任編輯 張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