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思想教育淺談(1 / 2)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思想教育淺談

視點·調研

作者:鄧安平

摘 要:根據現階段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環境、監護人的素養、家庭及社會環境對孩子思想教育的影響的調查分析,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提出家長的關心、家庭社會學校的配合教育、學校教師的關愛、班主任工作、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等方麵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小學 留守兒童 思想教育 淺談

我們學校在山區農村,近年來,在我們學區2000名小學生中,采用問卷的方式進行了調查,發現留守兒童數量居多,有1393人,約占70%。同時,在調查中發現,大量農村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親情嗬護與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監管,致使他們在學習、生活、情感、教育等方麵存在著諸多問題。特別是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問題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留守兒童思想教育狀況如何,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健康成長,甚至會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留守兒童思想教育的問題,對農村基礎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作為山區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現階段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的狀況

(一)家庭環境導致兒童生活習慣差

在山區農村,絕大多數孩子的家庭條件並不優越,住房環境很普通,監護人都是老人,他們幾十年的某些生活習慣對孩子有不良影響,所以孩子隨地亂吐亂扔已經習以為常,孩子形成不講個人衛生、亂扔亂吐、隨地“摸爬滾打”等不良生活習慣。

(二)家長文明素質普遍欠佳,影響孩子文明習慣的養成

農村許多家長(監護人)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從未念過書,文化素質、道德修養、文明程度普遍較低,致使孩子說話不講文明,說粗話髒話不覺得羞恥,還把社會上的“雜皮語言”帶進校園。

(三)家庭對孩子思想教育的偏頗

留守兒童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們隻能由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或者親戚照管,這些孩子得不到應有的關愛,更多的是不應有的溺愛,且獨生子女較多,隔代養育“隔代親”,對孩子嬌生慣養,助長了不少惡習。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極不協調,使得學校教育收效甚微。

(四)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孩子的負麵影響

社會是一個大環境,社會上“鬥地主”、“打麻將”等賭博風氣對不少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學生中有的利用各種遊戲形式進行賭博;還有電視、錄像裏的黑幫老大之類的鏡頭和社會上“稱王稱霸”的不良現象,也給孩子帶來了負麵影響。學生中“拉幫結派”“充老大”,以強欺弱。這些都給學校教育增加了難度。

二、留守兒童思想教育策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