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喜歡寫作,心裏一直有一個文學夢,多年來,雖然在全國各類媒體上發表了一些文章,但這遠遠不夠支撐我的文學夢,充其量,我隻是一個文學愛好者。
而要邁進作家行列,還得付出更艱辛的努力,因為我深知,作家是要靠作品說話的。
研究生畢業多年,但我與首席導師的聯係非常密切,一是因為導師年紀大,我很關心他的身體,隻要他有點啥毛病,自己就會很擔心,無奈,相隔2000多公裏,又不能趕過去慰問一下,一聽說他身體康複,自己會高興好幾天。
二是因為自己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思想上的困惑,導師都會幫我解惑,給我信心和鼓勵。
三是因為我一直喜歡寫作,無任是參加工作還是讀研,一直筆耕不輟,但往往是寫一些新聞稿件、散文、詩歌等,我也願意與導師分享寫作的苦與樂,希望得到他的指導。
有一次,導師語重心長地跟我說:“作為一個文學碩士,你要試著寫幾部有分量的大部頭作品出來,比如專著或者長篇小說等,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否則,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讀研,並沒有體現出你的應有價值。”
我卻以年紀大了,工作忙碌,不願動筆為由回應導師,導師聽後不以為然,說:“你剛步入中年,正值壯年,正是幹事業的黃金時期,你可以在工作之餘寫啊,千萬不要荒廢了自己的專業,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啊,自己碩士畢業幾年了,卻拿不出一點貨真價實的東西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真是慚愧萬分啊!
該考慮寫點什麼,畢業後很可惜自己沒有從事文學方麵的學術研究,缺乏濃厚的學術氛圍,文學專著我是寫不出來的,看來隻能試著寫第一部長篇小說。
那麼,我該從哪裏下手呢?自己作為一名70後,稍有一些生活閱曆,完全可以寫寫曾經和還在苦難中奮鬥的70後。
於是,2014年7月開始寫出小說提綱,到2017年2月,用了近三年時間寫完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期間修改了三次。
在過去的近三年時間,我把這部長篇小說視為我的生命,字字用心,句句用功,我相信: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
我一直喜歡文學,而文學要靠文字去表達,我認為文字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對文字充滿了敬畏,惜字如金,字斟句酌,我真希望用最恰當的文字去表達我的思想情感。
有時候,對於一個字,一句話,我會認真推敲,直到表達最合適為止。
人生總有一些精彩片段,會牢記在個人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至今,我依然會清晰地記起80年代讀小學天冷時自己帶飯去熱燒吃;讀中學時挖土方,用大米換包子吃;讀高中時被搶去錢和飯菜票;高考兩次落榜的苦悶;讀中專時參加社會實踐;參加工作以來的一些不順心;考研及研究生畢業後找工作的種種辛酸等。
真的應該感謝生活,感謝苦難,它讓我獲取了努力奮鬥的無窮動力,讓我在奮鬥中不斷成長、成熟起來。
而我們國家的國民經濟體係建設、原子彈和氫彈核試驗、改革開放等,也是在一窮二白的艱苦環境下,通過一代代中國人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進步,苦難中走向輝煌,中國正昂首闊步昂走向世界。
好在我一直養成了記日記的好習慣,我從初中、高中及工作日記中找素材;我在往昔與各位親戚、朋友、自考好友通信中找素材;我采訪了自己大批的70後同學、朋友,以期在他們身上找到素材;我也通過網絡、報紙、雜誌、書籍等多媒體找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