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終於寫完了,猶如新鮮出爐的磚瓦,至於寫得怎麼樣,我也管不了,留給廣大的讀者去評價。
記得在讀研時,曾經有段時間去圖書館集中掃貨——借閱小說:長篇的、中篇的、短篇的。
最讓我感興趣的作家無疑是路遙、莫言、賈平凹、梁曉聲等幾位,而路遙先生又是我最崇拜的,他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我看了不下六遍,每看一遍,淚流滿麵,感慨萬分,這就是作品的力量,這就是精神的鼓舞。
我認為,路遙先生把苦難和奮鬥展示給讀者,是一種責任和擔當的體現,一代代讀者在這部偉大的長篇小說中獲得了一種精神力量。
因此,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一路走過》受到了《平凡的世界》的啟發,我也嚐試著寫我們70後的苦難和奮鬥,寫普通中國人在艱辛的人生道路上實現中國夢的曆程。
事不經過不知難,寫著寫著,江郎才盡,一個故事走入死胡同,走不出來,我知道,路遙先生也有過這樣的經曆,對於所有的作者來說,大體都會有這樣的體驗。
實在寫不下去的時候,路遙先生會一個人走到廣袤無垠的毛烏素沙漠,待思維突破後再回去寫作。
而我呢,遇到寫作卡殼的時候,關掉電腦,沿著房子後麵一千米外的一個人工湖——心湖走,什麼也不想,心身徹底放鬆,看看湖邊的一草一木,看看湖中那一湖清水,看看嬉戲的小孩子,待大腦足夠清醒,再回到電腦旁“我手寫我心”。
一個個故事,就如一個個珠子,怎樣把他們巧妙地串成項鏈,真是考驗創作者的智慧,一個珠子斷裂了,整條項鏈就會有瑕疵。
有時候,一個故事講不完美,我先放下,等有了靈感,繼續構思,直到滿意為止。
我筆下塑造的主人公管淩天和管淩宇,是廣大70後的傑出代表,管淩天曆經讀書、找工作、工作、自考、考研、讀研、再找工作、獨立創業的艱難,卻始終不屈服命運的安排,從農村到城市,奮力打拚,最終成為一個為中國紡織業發展盡心盡力的公司老總。
管淩宇從農村到多個城市,嚐盡了個人生存與發展的苦楚,在城市站穩腳跟後,卻毅然回到自己的農村故鄉,帶領鄉親們致富奔小康。
管淩天和管淩宇兩兄弟緊緊把個人價值融入到社會價值中去,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廣大70後滿滿的正能量;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
當然,由於個人的生活閱曆還不是很豐富,對生活的體驗能力有限,語言和文字功底還不深厚,因此,該部長篇小說還是留下了很多遺憾,如對社會大事件的把握不夠,對人物的對話處理不當,對人物的心理和細節描寫還不夠等,這都是我今後進行創作需要改進的地方。
雖然,當今社會,金錢和權力成為一些人追逐的目標,而文學,幾乎被遺忘在一角。
但是,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我始終始終堅信精神的力量,隻要你能寫出高質量的文學作品,提供給人類豐富的精神食糧,就會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
因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總是相輔相成的,社會經濟的發展,一定有精神力量的強大支撐,我願意為文學創作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為向社會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糧,像路遙先生說的那樣去努力: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
最後,感謝所有關心、支持我的人,感謝鳳凰網給了我一個發展的平台。
2017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