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談話藝術
政工園地
作者:王正貴
【摘 要】談話,是思想政治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種形式,政工人員做思想政治工作時,應掌握談話的技巧,注重談話的對象,講究談話的方法,並借助群體的力量,使其成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工具。
【關鍵詞】談話 談話藝術 思政工作
談話,是思想政治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種形式。“一句好話三冬暖,一句歹話三年寒”,“有理不在聲高”。談話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政工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品德修養、精神麵貌。談話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工具,是政工人員與談話對象產生共鳴的主要“媒介”。因此,政工人員做思想政治工作時,應掌握談話的技巧,注重談話的對象,講究談話的方法,使談話像潤物的春雨,似夏夜的清風,如秋山的楓葉,猶高原的瑞雪,去開墾心田,進化心靈。從而驅散談話人思想中的迷霧,解開心中的疙瘩,使人豁然開朗,心悅誠服。
要有知識的積累和充分的準備。在新的曆史時期,新事物、新現象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政工人員在學好政治理論,掌握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要掌握一定的哲學、行政、法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現代化管理等方麵的知識。懂得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麵的知識,遵循人們的思想活動規律。了解網絡,利用網絡手段,將思想政治工作傳達得更廣泛深遠。政工人員在談話前,要對談話對象的思想狀況和思想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形成、發展過程有充分的了解掌握,摸清底細。對談什麼,怎樣談,經過認真組織、反複推敲,力求做到談話內容簡潔、條理清晰,節奏的把握合理適當,從而使談話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把握好談話的時機。政工人員要善於把握談話的時間和環境,不能超前,也不能滯後,提高談話的針對性、時效性。談話時機應視談話對象和已具備的條件而定,遵循“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的原則。對突發情況要采取冷處理,在談話對象情況激動時,政工人員不要急於回答談話對象提出的問題,可選擇暫時回避,設法讓談話對象冷靜下來,了解情況後再與談話對象繼續談話;對關係到員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如收入分配、工資調整、職務晉升及獎懲等,政工人員要主動去談,盡力為員工解疑釋惑,以預防不可預知的情況的發生,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
要注意談話的語言技巧。毛澤東同誌曾經把“語言無味,像個癟三”列為黨八股的一大罪狀。枯燥、乏味的語言,說教式的宣傳,缺乏親和力,影響談話的質量和效果。政工人員在談話時,要選擇入情入理的語言,所謂入情,就是要準確掌握談話對象的心理狀態,讓自己進入角色,與對方交朋友。在調解矛盾時,要多聽聽矛盾另一方和周圍人的意見,抓住問題的本質,做出正確判斷。入理就是出口之言都在情理中。談話必須用大道理管小道理,有理有據,深入淺出,無懈可擊,使對方心服口服,從而提高談話效果。同時,由於每個人的性格、經曆、心理特征等都不盡相同,對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語言。還要根據問題的不同性質采用不同的方式,該表揚的要表揚,該批評的要批評。對於個別問題比較嚴重,性質比較惡劣,而且認錯態度又不好的人,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辦法解決不了問題時,就應該語重言深,嚴肅批評,堅持原則,毫不遷就,直到其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有悔改之意為止。
要借助群體的力量。黨的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黨的群眾工作的一部分,就需要動員各方麵的力量,建設“大政工”格局,以形成教育合力,全方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加強談話力量的組合,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新形勢下,麵對人們價值取向、價值觀的改變,要提高談話藝術,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在發揮政工人員隊伍主力軍作用的同時,特別要發揮黨團員、工作骨幹、老職工做思想工作的積極性,發揮其合力作用。
(作者單位:安徽法製報社)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