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創新構建職教集團的“八共”運行新體製(1 / 2)

談創新構建職教集團的“八共”運行新體製

教育論叢

作者:王德林

注:本文為作者負責的“創新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體製機製的研究”科研課題成果

摘 要:本文以成都職業教育集團四年來的建設實踐為例,總結了四年來的主要建設成果,探索並初步構建了集團化職業教育的“八共”運行新體製,提出了職教集團建設實踐種麵臨的主要問題,對國內職教集團建設的建設與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職教集團;建設成果;“八共”機製;存在問題

作者簡介:王德林,男,1960年3月出生;現任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旅遊學院專業教師,教授;科研方向:旅遊營銷與管理、高職教育教學;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從教29年,在高職院校從事教學與領導工作13年,具有豐富的教學與管理經驗、實踐工作經曆;先後主研省市級科研課題多項,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01

成都旅遊職業教育集團,自2009年5月成立至今,堅持“政府推動、行業主導、學校主體、企業參與、骨幹帶動”的原則,逐步形成了“橫向校企密切合作,縱向中高職銜接順暢”的“共創共建、共管共育、共擔共享、共長共贏”的運行新機製,呈現出了可喜的建設成果:探索構建“雙主體”集團管理模式,發揮“一體兩翼”服務功能。包括: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龍頭院校的作用,建立校企“雙主體”的集團管理模式;高度重視集團組織構建,保障管理模式運行順暢;充分發揮“兩翼”作用等。各方努力推進集團可持續發展,探索形成自身“造血”機製。包括:政府提供財力支持,統籌推動集團發展;牽頭院校劃撥專項財務預算,全力支撐集團發展;構建項目市場化運作運營模式,不斷提升集團自身“造血”功能等。加強中高職緊密合作,帶動區域職教共同發展。包括:共同開展專業建設;共同開發專業標準和課程標準;共同培養專兼職師資;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共同開展教研科研;共同搭建中高職銜接立交橋;共同分享實習機會;共同拓展就業渠道,提高就業水平等。紮實推進校企合作、中高職銜接的項目推進工作,成效顯著。在中高職銜接招生、專業培養方案銜接合作、實訓教材銜接、實訓基地建設與共享、大賽指導與技能培訓、師資隊伍培訓與指導等方麵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四川及國內都產生了較好輻射與引領作用。

本文僅就如何更好地創建並完善集團化職業教育的“八共”新機製,結合成都旅遊職業教育集團四年來的建設與創新實踐,淺談個人看法。

一、共創共建職教集團及其項目,為集團化職業教育搭建寬闊平台

自2009年5月成立成都旅遊職業教育集團以來,我們一方麵抓集團的基礎建設,完善集團秘書處的功能,做好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銜接與互動,吸納成員企業30餘家和成員校40多所加入職教集團,並依托建設項目進行聯動,創新開發了“成都旅遊職教集團名師庫”項目、旅遊景區職業崗位標準建設項目、教師近期也鍛煉企業兼職教師進課堂的“雙進工程”項目、名師進課堂流動項目、精彩一刻巡講項目、縣校合作扶持地方旅遊經濟發展項目、中法國際合作高端旅遊論壇項目、集團成員中高職院校合作參加國家技能大賽、省市技能大賽項目、集團出資組織校長境外考察項目、中高職銜接係列合作項目、龍頭院校引領並指導中職校係列項目、服務地方的科研合作項目、成員校之間的職業拓展與文化交流互動項目等數十項工作創新開展,成效顯著。

二、共管共育中高級職業人才,為地方經濟積極服務

幾年來,政行企校多方合作互動,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製定或修訂;共同編寫教材或實訓項目書;共建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並完成工學交替、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共同參與管理育人;校企互動,教師到企業全程掛職鍛煉,企業兼職教師進校講課或指導等等。近五年我們依托成都旅遊職業教育集團的平台,政行企校多方合作,為成都及四川培養了旅遊類中高級職業人才23200人,培養高端人才到海外就業1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