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世界思潮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影響
德育研究
作者:聶慧芝
摘 要:當代世界思潮複雜多樣,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傳媒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西方國家鼓吹“生活就是為了消費”的消費主義思潮衝擊著社會主義中國的主流價值取向。本文試結合當前國內部分曆史消費主義的表現,從批判的角度論述曆史消費主義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
關鍵詞:當代思潮;曆史消費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作者簡介:聶慧芝(1985.11-),碩士研究生,南昌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工作單位: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教師。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2
眾所周知,思潮屬於意識形態範疇,馬克思曆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當代世界思潮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它反映了21世紀世界各國的思想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忙於振興本國經濟,尤其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第三產業的興起,廣播電視,傳媒等行業日漸成為人們的消費品範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迅速增長,消費品的生產大大地滿足了人們基本生活的需求,並使整個社會由以生產為本位轉向與消費為本位。當今社會已經步入消費社會,在消費社會中,人們被消費主義思想影響並支配著,工作為了賺錢,賺錢為了消費,消費為了更好地工作賺錢再消費以致循環往複。隨著消費主義的產生,一些消費品的生產者更是以金錢為本位,把曆史也納入商品行列供世人消費。所謂曆史消費,也就是消費曆史,把曆史事實加以歪說戲仿,這就是曆史消費主義。
一、曆史消費主義
曆史消費主義以金錢為本位,消費曆史和玩弄曆史。這種社會文化思潮遵循商業原則、遊戲原則和快樂原則,把曆史當做商品加以消費。被商品化的曆史,隻考慮曆史的商品價值,注重追求曆史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滿足大眾休閑、娛樂的需要程度。曆史題材隻作為背景和演繹故事的手段而出現,曆史的真相、規範尊嚴幾乎都被創作主體和接受主體精神上和生理上的欲望的釋放宣泄所消解、遮蔽,甚至成為吸引受眾的噱頭。[1]
二、曆史的悲哀
當曆史題材被以金錢為本位的文藝創作者納入為其作品的那一刻起,曆史的悲哀已經到來。馬克思、恩格斯把曆史視為最高的學術範疇,曆史具有不容否定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但是,曆史的權威性和嚴肅性隨著消費時代的到來越來越被世人淡漠,甚至忽視。當今是流行“快餐文化”的時代,一些人缺乏了人文素養的支撐,缺少應有的思辨能力,單純追求新奇、搞笑。市場也為了吸引公眾“眼球”而不擇手段,導致越來越多的曆史被戲說、歪曲,甚至英雄人物被拿來惡搞、醜化。在時下中國,曆史消費主義思潮主要體現在以曆史題材創作的文藝作品中,筆者擬列舉較具代表性的文藝作品加以說明。
1.大禹治水之三過家門不入
因百家講壇而出名的紀連海在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文化中國》節目爆出驚人觀點:大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是因為有了婚外情,並虛構出瑤姬這一人物,以配合大禹治水的成功。學界眾多學者質疑並證明了紀連海這一錯誤觀點。紀連海的“婚外情”之說無疑是為了迎合當前包二奶等婚外情的熱點社會現象,其實為“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2]這種歪曲,篡改曆史的行為無非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收視率的一種炒作。但是,一些“明星學者”作為傳播曆史,文化的公眾人物,他們的觀點直接影響著接收者對曆史的態度。試問,明星學者都在玩弄曆史,曆史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又何在?
2.戲說帝王之史
史實記載秦始皇是個暴君,而在某些影視劇中卻被演繹成愛民如子,擁護和平的仁君;禍國殃民的慈禧被演繹成開明溫婉的統治者,更荒謬的還把慈禧美化為近乎完美的慈母形象;項羽和劉邦的楚漢之爭歸根到底是因為一個女人——虞姬等等戲說之例不勝枚舉。曆史的真實性和人性的善惡性已被徹底忽視,而諸如此類被虛構出的“曆史”卻成為增加收視率、票房的亮點。
3.紅色經典的尷尬遭遇
自從《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惡搞了《無極》之後,人們似乎進入了惡搞文化的狂熱時期,一些惡搞的對象更是指向紅色經典。在《閃閃的紅星之潘冬子參賽記》中,原本一心想參加紅軍的小英雄潘冬子,卻整日做著大明星夢,他的父親變成了地產大鱷,烈士母親一心想參加非常6+1;新版的《紅色娘子軍》宣稱是一部青春偶像劇;《林海雪原》的楊子榮被莫名的增加了一段愛情等等,曆史的崇高和英雄的偉岸在瞬間變得麵目全非了。[3]諸如此類的文藝創作者以金錢為本位,為了追求眼前的商業利益,為了博取觀眾一笑,為了迎合當時韓劇等青春偶像劇流行的熱潮,給紅色經典予以徹底的顛覆,不惜犧牲曆史,民族優秀文化的崇高價值。嚴重誤導英雄人物在群眾心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