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麵”海岩:寫愛寫恨的體製內CEO
在當當或亞馬遜上搜索“海岩(原名侶海岩)”,先蹦出來的結果當然是《便衣警察》、《永不瞑目》、《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作家的名號過於響亮和久遠,時常讓人忽略他正式的頭銜是錦江國際北方公司董事長、北京昆侖飯店董事長、中國旅遊飯店業會長、高級經濟師。
寫作需要獨來獨往的安靜,商場卻要左右逢源的應酬,他也弄不清自己屬於哪類人。
除了經商和寫作,海岩還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的兼職教授、碩士導師,但他最得意的身份則是室內裝飾設計師,昆侖飯店很多餐廳和內部細節都由他親自設計。
為何幹什麼都能鬧出動靜?他回答:聰明唄。
第一代職業經理人
海岩形容自己是“中國當代酒店發展史上第一批職業經理人之一”,從零開始,把傳統的賓館和招待所改造成現代酒店,讓本土酒店品牌化和國際化。
海岩的小說處女作《便衣警察》寫於1985年,他當時就是一名警察。上世紀80年代初,公檢法係統流行辦企業,昆侖飯店是當時公安係統最大的企業之一,1983年,29歲的海岩先後被調到其下屬的竹園賓館和新華公司。很快,風向轉變,公檢法不得從事商業活動,1987年,昆侖飯店被上海國企錦江集團接手,海岩也選擇脫離公安,留在公司。
作為錦江集團北方公司董事長,他負責管理下屬十幾家公司和幾十億資產,負責監督、考核、培訓管理層,開發新的投資項目。對海岩而言,做好國企酒店老板並不困難。
海岩喜歡有奉獻精神的員工,因為“斤斤計較的團隊,給多少錢辦多少事,企業遇到挫折就完蛋”,但人事幹部向他抱怨應聘者就知道問工資福利、夥食班車時,他又覺得合理,因為“人家對你這個企業還沒有感情和依賴”。
盡管是國企商人和商業作家,他還是不希望別人把他想得唯利是圖,“為了名還是為了利,幹嘛非得把我說得那麼猥瑣呢。”
名人海岩
二十多年的機關生涯,海岩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去適應自己亦商亦政的角色,對於如何做好一個“又紅又專”的國企老總,他有自己的法則。
“人生的理想、專業的夢想——希望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職業經理人。但作為人,生存是很重要的,首先要活下去,在經濟上要活下去,在政治上也要活下去,體製內和體製外的事都要做。”
對於這一套,他總結為:熟悉不同圈子裏的規則,利用規則動員資源,把事情向好的方麵推進。
海岩慶幸自己年輕時就琢磨透了這些道理,他說自己成功的地方是很早就把名利想清楚了,“別人覺得你目的性沒那麼強,沒那麼急功近利,就不會感覺不舒服。”
酒店管理工作占據了海岩絕大多數精力,他把餘下的時間留給了寫作和收藏。
寫小說讓海岩真正成了名人,叫他“海岩老師”的人比叫“侶總”的人多,領導帶他出去應酬,會說,給你介紹介紹,這是名人海岩。
“因為我是公司當中業績最好的,擺在那這麼多年了,每一次看到我,或者聽到我如何努力工作,他們沒有任何懷疑,也知道我不是一個不盡責的人,不會幹涉我自己在外麵幹那麼多事,而且這些東西對企業實際上也有好處,使企業有一些知名度。”
人總該有個安靜的角落
海岩特別愛開玩笑、逗悶子,滿嘴京味段子,他不想大家覺得自己是個沉悶、一本正經的人。很多編輯說他更適合寫喜劇,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提筆就深沉,骨子裏愛深沉,生活裏喜輕鬆。他喜歡獨處,如果不是為了給新書做宣傳,根本不願意在媒體上露“老臉”。
“什麼叫成熟呢?成熟就是允許你的生存環境是有缺陷的,學會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其次還要有愛好,比如說我喜歡收藏黃花梨,愛養貓養狗,當你麵對你們家狗的時候,你心情很開朗,舒服了,這是救命的事。我肯定有很多挫折、壓力、不開心的時候,但不把它當回事,不去想它。”
海岩發現人總要有個隻屬於自己的安靜角落,他的角落在他們家床上,“我進門脫鞋就上床,哪兒都不去了。”在自家床上,他寫出了一個個愛恨故事。(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