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千裏勞軍此一行,計程戒驛慎宵征。
春風漸綠中原土,大纛初明細柳營。
磧裏碉壕連作寨,江東子弟妙知兵。
驅車直指彭城道,停看雄師複兩京。
六
水井溝頭血戰酣,台兒莊外夕陽曇。
平原立馬凝眸處,忽報奇師捷邳郯。
原注:四月中,去徐州勞軍,並視察河防,在山東、江蘇、河南一帶,冒烽火炮彈,巡視至一月之久。這中間,映霞日日有郵電去麗水,促許君來武漢,我亦不知其中經過。但後從一封許君來信中推測,則因許君又新戀一未婚之女士,與映霞似漸漸有了疏遠之意。
七
清溪曾載紫雲回,照影驚鴻水一隈。
州似琵琶人別抱,地猶稽郡我重來。
傷心王謝堂前燕,低首新亭泣後杯。
省識三郎腸斷意,馬嵬風雨葬花魁。
原注:六月底邊,又奉命去第三戰區視察,曾宿金華雙溪橋畔,舊地重來,大有沈園再到之感。許君稱病未見。但與季寬主席等一談浙東防務、碧湖軍訓等事。
八
鳳去台空夜漸長,挑燈時展嫁衣裳。
愁教曉日穿金縷,故繡重幃護玉堂。
碧落有星爛昴宿,殘宵無夢到橫塘。
武昌舊是傷心地,望阻侯門更斷腸。
原注:七月初,自東戰場回武漢,映霞時時求去。至四日晨,竟席卷所有,匿居不見。我於登報找尋之後,始在屋角撿得遺落之情書(許君寄來的)三封,及洗晾未幹之紗衫一襲。長夜不眠,為題“下堂妾王氏改嫁前之遺留品”數字於紗衫,聊以泄憤而已。
九
敢將眷屬比神仙,大難來時倍可憐。
楚澤盡多蘭與芷,湖鄉初度日如年。
綠章疊奏通明殿,朱字勻抄烈女篇。
亦欲憑舂資德曜,初譜上鯤弦。
原注:映霞出走後,似欲重奔浙江,然經友人勸阻,始重歸武昌寓居。而當時敵機轟炸日烈,當局下令疏散人口,我就和她及小孩、伊母等同去漢壽澤國暫避。閑居無事,做了好幾首詩。因易君左兄亦返漢壽,贈我一詩,中有“富春江上神仙侶”句,所以覺得慚愧之至。
十
猶記當年禮聘勤,十千沽酒聖湖。
頻燒絳蠟遲宵柝,細煮龍涎柝宿熏。
佳話頗傳王逸少,豪情不滅李香君。
而今勞燕臨歧路,腸斷江東日暮雲。
原注:與映霞結合事,曾記在日記中。前塵如夢,回想起來,還同昨天的事情一樣。
十一
戎馬間關為國謀,南登太姥北徐州。
荔枝初熟梅妃裏,春水方生燕子樓。
絕少閑情憐姹女,滿懷遺憾看吳鉤。
閨中日譚陰符讀,要使紅顏識楚仇。
原注:映霞平日不關心時事,此次日寇來侵,猶以為係一時內亂;行則須汽車,住則非洋樓不適意。伊言對我變心,實在為了我太不事生產之故。
十二
貧賤原知是禍胎,蘇秦初不慕顏回。
九州鑄鐵終成錯,一飯論交竟自謀。
水覆金盆收半勺,香殘心篆看全灰。
明年陌上花開日,愁聽人歌緩緩來。
原注:映霞失身之夜,事在飯後,許君來信中(即三封情書中之一)敘述當夜事很詳細。當時且有港幣三十七萬餘元之存折一具交映霞,後因換購美金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