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 單向街與夢想同行
於威(單向街圖書館創辦人之一):開書店就是說對我們這些人來說,從來沒有把它當做一個生意,這也就是今天可能出現了一些問題的一個原因。就是他還是就是文人嘛,是吧,心中總是有一些這種夢想什麼。其實我們最大的一個願望不是書店,因為單向街從來沒叫過書店,都是單向街圖書館,我們希望把它作為一個公共的空間。
許戈輝:我們的節目之前曾關注過這家北京的獨立書店,那個時候它因為租約到期,無力承擔上漲的房租,而麵臨不得不搬遷的問題。在原址的最後一晚,單向街圖書館通宵營業,在計劃中的最後一場講座沙龍結束以後,觀眾們卻依然聚在書店裏。單向街圖書館的創始人之一,張帆告訴我們說他們幾個股東原本在書店二樓的露台上聊著天,過了很久發現,屋內的人群仍然不見散去,這才意識到大家是在等著他們。
張帆(單向街圖書館創辦人之一):沒想到就是讀者們比我們還感傷,後來我記得於威、許知遠去,跟大家說的時候就說了,說我們不是一個告別,我們隻是一個暫時的一個跟大家見不了麵,但是我們新的地方很快會出來,然後當然講了以後,然後就後邊就大家就開始很活躍了,上去讀詩的讀詩,念書的念書,唱歌的唱歌,就像大家在一個朋友的客廳裏一樣,很好玩,很隨意。
許戈輝:結業Party上讀者們的熱情也讓單項街的幾位股東們感到七年的堅持,單向街已經漸漸成為了很多朋友一個精神上的歸屬,搬家帶來的最後直接結果,就是又需要一筆資金,來把單向街推上正常運行的軌道。此前單向街搬過兩個地點,每一次的費用都是靠幾個股東自己融資解決,而這一次他們在網上發起了,“尋找一千個主人”的資金募集活動,活動的效果遠遠超出他們的預計。
張帆:我們開始沒有期望那麼高,隻設定了目標,籌集金額是十萬一千個主人,基本上第一天就籌到十三萬,單向街的小朋友們興奮得晚上睡不著覺。就第一天晚上的時候,半夜的時候就起來好幾次,然後去看那個數字不斷地往上漲,不斷地往上漲,倒不是看著錢不斷地往上漲,就是覺得就是很感動,很多人就是那麼支持我們。
許戈輝:根據大家捐助的不同數目,每個人也會得到書簽、明信片,圖書等等回饋,張帆坦言其實把這些成本算去,他們實際可用的捐款數大概會減半。他也強調其實通過這個活動,也並不完全是為了籌集資金,最不濟他們還是可以通過向股東融資的方式來解決,他們其實是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受眾有更多的參與感,讓單向街成為大家的單向街。
如今單向街已經在它的新家落戶兩個多月了,每周末來這裏依然會有很多免費的講座沙龍,依然是場場爆滿。當然單向街也依然麵臨著經營的壓力,但是股東們也在新店開始嚐試,擴大書籍之外的衍生品銷售的規模,他們希望這裏作為一個公共空間的內涵更加豐富。
對於單向街,對於獨立的書店的未來,張帆說其實股東們聚在一起聊的時候,從來就沒有悲觀過,他們始終相信一個城市需要這樣一個,思想交流碰撞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