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2)

固始九華山,隨處可見漫山竹林,鬱鬱蒼蒼,隨風婷婷起舞,山上一樹樹紅楓、黃櫨與冷杉、茶樹相互映襯,綴成九彩鋪滿山嶺。峽穀內留夢河貫穿始終,此時正值春天,空穀幽蘭悄悄開放,清香四溢。

山腳下,走來一個緇衣年輕僧人,身後一條白犬緊緊跟隨。此人大概二十四五歲,相貌奇特,頂骨聳出,腰間插著一根長約三尺的物件,物件呈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圓形手柄,上下一體打造,發出黑黝黝的光澤,卻是一把鐵鐧。

僧人抬頭見山峰狀如蓮花、峰巒疊嶂,秀麗幽奇,遂在此山無人之處,棲居岩洞,渴飲澗水,饑食白土,雖常被毒蟲傷螫,亦端坐無念,置之泰然。

一天,僧人站在峰頂,歎道:“隕陽既去,誰人留夢?九色蓮開,青竹丹楓。”將手中鐵鐧丟入河內,飄然離去。

此人是新羅國(公元前57年-935年是在朝鮮半島上與高句麗、百濟並存的王國)王族金喬覺,二十四歲落發為僧,航海遠渡來到中原,後在青陽九華山苦心禪修,七十五年後,以九十九歲圓寂後,其肉身置缸三年,“開函視之,顏色如生,舁之,骨節俱動,若撼金鎖焉。”弟子們視其為地藏王菩薩轉世,尊其為地藏菩薩。

*

六百多年後,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聽從大臣齊泰、黃子澄的建議,決定先削幾個力量較弱的親王的爵位,然後再向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開刀,皇族內部矛盾由此迅速激化。建文皇帝命令將臣監視朱棣,想乘機將其逮捕,朱棣被逼無奈,立即誘殺了前來執行監視逮捕任務的將臣。

《皇明祖訓》中說:“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朱棣以此為理由,指責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討,並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朝廷,史稱“靖難之役”。

年底,仍是戰火蔓延,民不聊生。冬月初二,河南固始西九華山的妙高禪寺內,地藏王府的大殿忽然搖晃不已。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道場,分為東九華和西九華,東九華山位於安徽青陽,西九華山在河南固始。皇帝朱元璋是和尚出身,對佛教自是非常重視,洪武三年(1370),東九華與西九華聯合建立九華宗,分稱東宗和西宗。

僧眾見寺內地藏王府突然晃動,以為地震,卻見其它殿房並無動靜,都甚覺奇怪。不一會,有巡寺弟子來報,山下留夢河穀方位金光衝天,二長老廣澤帶人趕去,隻見一人從湖裏爬出,懷裏摟抱一物快速逃走。廣澤自是緊追不舍,一路打打殺殺,死傷多人,二十多天後,卻讓那人在廬州境內逃脫。

*

“天與水相通,舟去行不窮。何人能縮地,有術可分風?宿露含深墨,朝曦浴嫩紅。四山千裏遠,晴晦已難同。”這是宋人劉攽的詩句,詠誦巢湖四麵環山,參差相映,風景優美,姿態萬千,然而其中另有玄機,此是後話。

此時,巢湖籠罩在漫天大雪中,天地之間一片迷蒙。今天是臘月初二,湖畔一座名“邊王”的村子卻是張燈結彩,爆竹之聲不絕於耳,顯然是有喜慶之事。

雨雪天黑得早,傍晚時分燈光掌起,王員外家裏更是燈火輝煌。王員外年近五十,家中兄妹六人中排行老大,膝下四個女兒,早些年為求一子,跑遍方圓百裏的各座廟宇,始終無法圓卻心願。隨著年歲漸高,盼子之心漸淡。然而年初妻子王李氏意外身孕,於冬月初二產下一子。老來得子,王員外爬到村後的山上,麵向巢湖時而曲膝恭手,時而昂首捶胸,早已老淚縱橫。

今日孩子滿月,王員外早早擺下三桌,村中各戶當家的全都聚來,恭賀聲和鞭炮聲連綿不絕,比過年還要熱鬧。酒酣臉熱,王員外端起酒杯,高聲道:“各位鄉親,我兄妹六人,五男一女,人丁興旺。然而我們嗣後,女孩兒多男孩兒少,我更是直到今天才得了個兒子,真是辱沒祖宗啊。”說罷,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眾人也端起酒杯,有人大聲回應:“大哥,你在這鄰裏鄉村德高望重,現在得了個大胖小子,也滿足了大家的心願。”

王員外哈哈一笑:“不敢當不敢當……今天鄉親們抬愛,大家痛痛快快地一醉方休。”眾人哄然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