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初衷忘了嗎?——第三卷的小結(1 / 1)

《征帆天涯》第三卷《江湖之南》從第120章王厚一行人,帶著道楓小和尚去普陀山求醫開始,到第180章王厚一行人到達福州長樂結束,共61章節,十八萬多字,完成了之前給自己訂的計劃。

《第三卷的預告》裏說過,《江湖之南》寫的是純江湖,主要講述王厚在江西、福建兩地的故事,中間隻有兩章不到的文字,交待朱自平在北京的情形。

本卷的大致線索是:普陀山求醫,治好道楓後,王厚的絕情幫在杭州與道楓、朱誌分手,前往廬山赴約,春節之後,趕往福州長樂縣,隨鄭和船隊下西洋。

其中,在景德鎮遇到福建三大高手來人家婚宴上鬧事,王厚擺平了糾紛,卻為他去福州長樂帶來很大的困難。在廬山,王厚一行人經曆了“佛燈”,卻為今後帶來很大的機遇。

廬山下來的路上,王厚一行人在南昌遇到鄱陽幫的請求,結伴同行,護送鄱陽幫的貨物去長樂。先是老道姑,後是百合仙子,再就是福建前三強的潘會長、劉島主、知善住持,與王厚一行的恩怨糾葛,從而展示王厚如何“弘揚道義”,如何實現武功、人格的升級。

本卷,武林大會上露麵的四十五強,相繼出現,如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南京前三強等等。武林大會差不多是每個武俠作品都要寫到的,而《征帆天涯》之所以寫武林大會,則是側重於讓江湖上有頭有臉的人物集中亮相,然後相繼與王厚、朱自平發生故事,並在這些故事中,映襯主角的成長。

第三卷的一些人和事,已經在<評與論>中,以“說說”的形式專門作了剖析,不再贅述。

武俠小說的主角武功自然是很重要的。在第157章,王厚與老道姑決戰之前,對王厚的武功作了一個概況,是這樣表述的:

王厚的武功自從王喬洞小成後,有過五次提升。一次是去年五月初,在九華山下的青陽縣,廣淨方丈與大癡道長、不可大師兩人打鬥,王厚看到他們“揚帆拳”、“放生掌”、“雷雨訣”的運用,使自己對“相通四式”有了進一步的認知,而非單純的一招一式。

第二次提升是六月中旬在桃花教總壇,被趙晰推下玉女峰後,重新返回峰頂,麵對茫茫大海,將“相通四式”反複感悟與演練,力道由剛勁轉化成剛柔相濟,而且力道波及的範圍也能夠隨意控製。

第三次提升是八月底在北京西郊壽安山的臥佛寺,從兩尊臥佛中悟得相通第五式“宿露含深墨”和第六式 “朝曦浴嫩紅”,不過王厚將這兩式命名為相通“後兩式”。

第四次提升是除夕夜在廬山,不僅幫助煙兒四人獲得熒魚,提升了她們的功力,自己也從中獲得了莫大的好處,提升了內力,也增強了抗毒能力,不然恐怕很難為百合仙子化解十味天香之毒。

第五次是幾天前,在為百合仙子化毒後,連著六七天,從龍潭中的霧汽中凝煉純淨之氣,使得自己的內力得到了提純,同時也增進了功力。

同時在第160章,王厚在沙縣淘金山上看到石佛,對武功有了一次感悟:佛心佛,佛中佛,相通第五式、第六式因為是我自己悟得,一直不解“宿露含深墨”、“朝曦浴嫩紅”之間的關聯,更是不清楚“朝曦浴嫩紅”究竟有何用處。現在看來,倒是我太過拘泥於一招一式,其實“相通後兩式”便如眼前這佛與遠處之佛,相互輝映,乃是“式中式,式心式”!

想到這裏,王厚心裏豁然開朗:其實何止第五式、第六式如此,相通四式也是如此,相互關聯,既可獨立又能共生,這才是真正的武功招式……我對天下武功知之甚淺,大癡道長的“揚帆拳”與風共生,不可大師的“雷雨訣”與風雷暗動,廣淨方丈的“放生掌”是生與死的並存,老道姑的“恨別點穴手”是解與封的相依……

最後特別想說的是,第三卷的更文,在時間上感覺特別漫長,不像第一卷、第二卷那樣,似乎是很快就發完了,究其原因,可能是在更新第三卷時,心裏的雜念太多,糾結著上架的問題,上架後設V不設V的問題。

中途也產生放棄寫下去的念頭,感到自己寫得這麼辛苦,而點擊始終在低水平徘徊。這樣的苦悶,我不知道別的武俠作者是否如此,但自己確實灰心過,動搖過,直到現在仍時有困惑,不知道這樣的堅持,到底值不值得?

每次困惑的時候,我會翻看自己最初說過的話,以此來說服自己:堅持下去吧,本就沒指望在寫文上麵如何如何,“人平不語,水平不流”的初衷忘了嗎?寫自己想寫的,做自己能做的,這並沒有錯啊!

(2013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