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劉忠雲的聲明(2 / 3)

2、主攻不下

10月-98年1月,主攻香港,國際投機家拋空1000多億港元,打殲滅戰;香港股價暴跌,不到一個月,恒指下跌6000多點,導致許多公司破產倒閉,一些中小銀行出現擠提風險。但港幣彙率保住了。(百富勤轟然倒下)

3、迂回戰役

香港久攻不下,轉戰外圍。而且逐步蔓延到全球。至98年7-8月

(1)韓國:韓元對美元彙率從820下跌至2000,漢城股價指數從900點跌倒300多點。30家財團一半破產倒閉。

(2)日本:日元對美元彙率從110跌至147日元,日經指數大幅下挫(21000-14000)。受此影響,東南亞國家的金融危機進一步加深股

市彙市繼續大幅下跌,可謂惡性循環。

(3)與此同時,俄羅斯爆發新一輪經濟危機,盧布對美元彙率大幅貶值,從6.2一下子貶值到26,導致國債利率大幅上升(80-120%),股票暴跌;政府無力償還外債及國內債務。

(4)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國家貨幣彙率和股市雙雙暴跌,大量外資從這些國家抽離。

二、香港政府為什麼要全麵幹預?

1、保衛香港

我們知道香港一直以自由港而聞名於世,特區政府一直奉行自由市場原則,而這一次為什麼會介入這場紛爭?其目的是什麼呢?從這場戰鬥開始起,特區政府一再聲明“政府奉行不幹預市場的原則”,但是如果有人懷著不良動機,企圖破壞自由市場公平公正原則,損害香港投資者、企業和廣大居民的利益,特區政府不會就手旁觀。如果特區政府不應戰,就會出現股市暴跌、港幣大幅貶值的淒慘局麵。據當時權威機構估計:恒生指數可能跌至3000點左右,港幣將貶值50%左右。到那時香港金融市場將一片混亂,在港投資者和香港居民將會蒙受巨大損失,而投機商則從中獲取暴利。例如: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和榮智健的中信泰富。

在恒生指數最高點——16820點時香港股票市值大約為5萬億港幣,跌到6654點時大約為2萬億,損失3萬億港幣;私人住房淨值同時由3.8萬億跌到1.8萬億港幣,損失2萬億港幣;合計損失5萬億港幣。如果香港按680萬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損失73.53萬港幣。

2、政治風險

英國人搞了100多年香港都是好好的,一回歸就出事。當時《財富》雜誌預測香港回歸後四年就完蛋。後來不得不承認預測失誤,向中國人、向江主席道歉。

3、國內金融危機風險

如果港幣彙率保不住,人民幣彙率肯定保不住(當時人民幣黑市價達到9-10。資本外逃相當厲害。),這有可能導致國內金融危機。

所以這時沒有退路,被迫應戰。特區政府入市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打擊投機商,維持自由市場公平公正原則,維護在港投資者和香港廣大居民的利益。

三、多空雙方實力對比

1、多方――中國和香港政府

戰將:中銀劉金寶,財政司司長曾陰權,金管局局長任誌剛。劉金寶當年在裏根總統遇刺時,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初露鋒芒。

資金:940+153+1500=2600億美元

2、空方――國際投機家

戰將:量子基金索羅斯,老虎基金羅伯遜,摩根斯坦利巴頓·畢斯……高盛,美林所羅門美邦,瑞士第一信貸,JP摩根……索羅斯92年打垮英鎊而威名遠揚,從此將國際金融市場變成了投機家的天下。世界上沒有那個國家在與國際投機家的對抗中取勝。

資金:200+220+5000×5%,能動用的資金上萬億美元。(當時曾陰權說投機資金有3萬億美元,可調動投機資金高達30萬億美元,這可能有點跨大其詞)全球對衝基金大約有5500個,投機資本達3000億美元。僅在美國一地,對衝基金就超過2500個,投機資本超過1500億美元。加上對衝基金10倍或20倍的杠杆作用,其威力就更大。

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幾乎是一場不可能打贏的戰爭。但又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中國政府和香港政府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和經濟風險。

3、戰場

要描述這場驚心動魄的較量,首先必須簡單解釋一下香港這個金融市場和投機者的操作過程。投機者的操作過程大概要涉及到四個市場:外彙市場、期貨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

現在假設某國際投機商手中有一筆港幣,他先將港幣在即期外彙市場兌換成美元,然後用美元作抵押在資本拆借市場借入港幣,再用借入的港幣作保證金在恒指期貨市場上拋空,(為了使恒生指數下跌,他還可以借入藍籌股在股票市場上拋空)當港幣遭狙擊時,金管局釋出美元,大量港幣流回金管局,市場流通的港幣減少,拆借市場利率上升,從而導致融資成本增加,商業活動萎縮,股市下跌。這樣投機商就能從恒指期貨拋空和股票市場拋空中雙雙獲利,投機商再用這些利潤去套取更多美元,如此循環往複。如果港幣貶值,則獲利更豐。當然具體投機過程形式多樣,手法千變萬化。

而特區政府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麵大量賣出美元以保持彙率穩定;另一方麵用手中積累的巨量港幣在恒指低位時大量買進股票和恒指期貨,推動恒生指數節節上升,使得投機商在恒指期貨和股票市場上的盈利企圖落空,甚至出現虧損。同時利用利率上升,使投機商融資成本增加,從而迫使投機商平倉出局。

四、8.28金融保衛戰――“官鱷”最後決戰

8月5日香港開市前一天,美國股票市場大挫,道指下跌近300點。國際貨幣炒家半天之內在貨幣市場上沽出近290億港元。香港金管局利用外彙儲備接起了240億港元沽盤。6日、7日,對衝基金再次沽出近200億港元。

8月14日香港政府入股市、期市開始全麵幹預。俗稱“官鱷大戰”的港府與對衝基金的對決開始進入高潮。

28日是8月期指結算日,因此也成為戰況最為激烈的一天。多空雙方在這一天展開了一場波瀾壯闊、刀光劍影的最後決戰。國際投機商為了挽回敗局,準備了數百億港幣及籌碼,早晨股票交易一開盤,大舉放空,打壓恒指現貨、期貨,而特區政府誓死捍衛,上午兩個半小時交易結束,成交400億。下午投機商孤注一擲,又結集了幾百億資金及籌碼,繼續負隅頑抗,下午一個半小時的交易,又成交了390億。在交易結束前幾分鍾,投機商彈盡糧絕,眼看敗局已定,但又不甘情願,企圖使用一些非市場手段來阻止交易,最終未能得逞。這一天恒生指數收在7829點,創下了790億的成交天量,大約是平時成交量的十倍。這一天不僅香港600萬人屏住呼吸,注視著股票行情;全世界不知有多少人都在關注著這一事態的發展。據估計,8月28日一天大約有600億元成交量為特區政府所為,政府成為市場的唯一買家。從8月14至8月28日特區政府共計買入並持有藍籌股1300多億港幣,占恒指藍籌股總值10%以上。

下午則以期貨市場為主戰場。政府為了防止投機家8月恒指期貨轉倉,在午後狂沽9月期指,指數下挫至7100水平,外資行亦難抵擋,美林、霸菱、怡富等外資行亦不得不買入,收市報7210點,貼水600點。港府沽售9月期指的目的,是不讓對衝基金逢高沽售,增加其沽空成本,也是對自身手持大量現貨的對衝。

香港政府與國際投機家8月大戰實錄

日期 動用資金 恒生指數 8月期指 備忘

8月14 40億 7224升564 點 7210

8月18 13億 7210跌13點 7215 炒家8月期指轉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