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披風賜給了沈德潛。(1 / 1)

確實,乾隆的那幾句,根本算不上詩,但經過沈德潛添上最後一句,倒也別具一格,頗有些兒情趣。

“柳絮飛來片片紅”

“柳絮”是白的,怎麼會“片片紅”呢?——別急,先得說說一位“胡謅(zhōu)詩人”。此人對寫詩並不精通,卻偏偏喜歡自作風雅,專愛在別人麵前胡謅。有一天,他去參加一個文人雅士的聚會。大家一邊飲酒,一邊談天。席間,有人提議即興賦詩,以助酒興。他立即響應,並大言不慚地說:“我最喜歡作詩,每天要寫好幾首哩。”人們不禁向他投去驚異的目光。又有人說:大家不妨先聯句,看誰的詩句最妙。他馬上讚同:“最好,最好。”還沒等人思考,他就站起來,搖頭晃腦地大聲念道:“柳絮飛來片片紅。”

眾人一聽,哄堂大笑。柳絮哪有“紅”的呢?晉朝著名女詩人謝道韞(欲n)曾用柳絮比喻潔白的雪花,留下“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名句。如今這位“胡謅詩人”卻說柳絮“片片紅”,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他自知出了洋相,柳絮不“紅”,他的臉卻“唰”地紅起來了。

就在這時,有人隨口續了一句:“夕陽返照桃花塢(wù)”。

話音剛落,眾人為之一驚。在瞬間的靜寂之後,立刻爆發出一片熱烈的讚揚聲。夕陽紅豔豔的,照在飄飛的片片柳絮上,不就變成緋紅了嗎?這樣一來,“柳絮飛來片片紅,夕陽返照桃花塢”,竟成為絕妙的聯句,令人拍案叫絕!

這續下句的是誰?人們驚奇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胡謅詩人”的鄰座。他就是清代著名的詩人、“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金農能把上一句不通的句子挽救過來,而且使上下兩句聯得自然貼切,他才是作詩能手。至於那個胡謅詩人還在不知羞恥地說“我下麵要說的就是這一句”,隻能又引起人們一陣不屑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