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圖書館(1 / 1)

日子照常過將下去,一切複又歸於平靜,如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農人,生活也就一天天的繼續,不緊不慢。自那火車上的偶遇,任苗苗與餘唐人的心裏像似埋下了一顆種子,隨時都會因為雨露的降臨而生出根來,長出茁壯的苗子!

萬物複蘇在春季,一切生長也似乎總在了春的時候,人的愛情也似乎必得在有如了季節上的春的時候,才會得到生長所需的陽光、雨露及那清新的空氣。一顆埋藏在心中的種子也便沉睡著,等待春風的到來與呼喚,去掙破種殼的束縛與困阻,尋得自由自在的昂揚與向上。

希望的種子被種下了,被種在了兩個人的心裏間。那刻,天空為之湛藍與澄澈,大地為之明朗與遼闊。那時,似乎一切都變得有了意義起來,萬物也似乎都在微笑,生命正像在彈奏著它的本質——昂揚、向上。

大學中的生活總是很自由,有大把的時間可以任由去安排,去揮霍。好地方有許多,圖書館一定是其中一個。草舟山上的這座圖書館就建築在這半山腰上,一側臨山,一側臨坡,照樣,山與坡上全為各類長得茂密的草木,環境清幽怡人。蔥蔥鬱鬱的草木左右環繞,把這圖書館掩蔽其中。拾級而上,草木枝條和藤蔓遮遮掩掩的後麵是圖書館三個大字,若隱若現。古樸的建築,清幽的環境,倒不失一圖書館的名號——讀書的好地方啊!

埋藏著的種子總會給人以希望,一切行為都變得更加的積極,任何事也變得更加的有意義。空暇時節,餘唐人便步會履輕鬆的朝圖書館中走,在那古老的樓閣中走動與翻閱,天文、地理、曆史、文學、政治、法律……各類書籍無不泛著淡淡的古舊氣味,充斥了整個樓閣,卻熏陶了無數的借閱者,成就了它本有的功業。

這建築物修得倒是巧妙,館藏區與自習區單獨分離開來,互不影響。在這館藏樓閣中行走翻閱,總會見到幾個常駐樓閣的泛閱者——蜷曲角落的姿勢,目不移睛的專注。每每見到如此畫麵,餘唐人總是會為之一笑,並輕輕的繞道走過。自習室上下好幾層,卻總似乎不夠用,尤其是到考試前夕,這裏麵桌上總是一座座堆積如山的各類書本,與那學者滿座的壯觀場景。平日裏,人則不會多,每時每刻去皆會尋到一個不錯的座位,供你去閱讀去學習。

餘唐人總愛尋一靠窗的位置做自己的事情。這靠窗的位置,臨草木,靠風口,天時地理自是不賴。等待總是長久,哪怕是再短的時間。時日流逝,一切依舊,餘唐人仍然如前,不曾變換,唯一的變化便是心裏多了份相思,哪怕這相思在外人看來有些牽強。

那日一別,餘唐人就再也未見著過任苗苗,而餘唐人卻並不因未能再次相見,而將這份念想給逐漸的遺忘,反倒隨日光的流轉而變得愈發的強烈。一切照常,餘唐人似乎在按捺著性子,在觀察,在等待。餘唐人在等待,在圖書館裏等待,餘唐人毫無理由的認為,他會在圖書館裏,再次的見到任苗苗,那個令他心上多了一塊肉的思念。

專業書籍自是不可落下,自習時餘唐人總是一字一句去認真的品讀,雖說文字較多,闡述也比較複雜,可餘唐人總有性子去看去理解。這些厚沉的專業書籍在餘唐人看來倒也不是索然無味,其中奧妙便是讀後明白知曉是怎麼回事即為樂趣。相比專業書籍,餘唐人更多的是閱讀自己所感興趣的書籍,所謂的感興趣就看哪本書順眼就看哪本,有書不拒,一看便是。

書的憑借倒會轉移餘唐人的注意力,緩和餘唐人那無處著落的心,可擱下一切,回轉神來,那心便又會憂愁起來,無從解結,躁動難安。自習室的桌子全然為一大張一大張的長木桌子,那桌麵極大,每桌可放四張椅子,供四人同時使用。青春歲月,綠蘿紅蓮,耀人眼目,全是美妙——每至眼乏,抬眼遠望,餘唐人但見紅蓮朵朵,一時,不免難以為之轉睛。餘唐人就那樣傻呆呆的朵朵看去,一一欣賞,不免在心裏念道,多麼美麗的紅蓮啊,我怎麼沒有一朵。

等待的日子是漫長的,等待的日子也是無奈的。餘唐人在等待,等待心中種子發芽的那一天,可能是明天,可能是後天,也許是一段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