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習貫徹《綱要》精神 充分發揮教育裝備促進教學發展的功用(1 / 1)

卷首語

作者:興 喬

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精神,教育技術裝備部門要把立足點切實轉到“育人為本”上來,尊重教育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育技術裝備工作要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創造條件,促進教育公平;教育裝備質量直接關係到教育質量,要下力量使各項裝備配置基本達標;要注重教學環節,增強課堂效果,推動互動學習、探究式教學、學生自主學習,開發實踐課程,促進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變革;新時期要把數字化裝備和信息化建設作為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重點,推動教育現代化。

如何把《綱要》精神落到實處?要在學習領會的基礎上,以創新思維、創造性的工作持續推動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科學實踐,使《綱要》精神貫穿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全過程。如何更好地貫徹《綱要》精神,充分發揮教育技術裝備部門的職能作用,促進教育教學的現代化建設?江西省教育技術裝備站葉寶淩同誌題為《學習貫徹<;綱要>;精神 全麵推進裝備發展》的文章(見本期“特稿”),在加深學習領會《綱要》精神的基礎上,結合江西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實踐,立足《綱要》精神,從江西裝備工作的戰略目標、總體規劃、發展思路、具體安排、保障措施等各個方麵,全景式地勾劃了在《綱要》實施的新背景下江西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發展藍圖,思路清晰、言之有物,實踐理性突出,讀之令人感奮,值得推薦和引人思考。

回顧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發展曆程,總結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曆史經驗,具有承先啟後的意義。董紹武同誌的文章《建國至1989年教學儀器設備的生產與發展回顧》(見本期“裝備縱橫”)及劉濟昌同誌的文章《教具的曆史與啟示》(見本刊總第218期“裝備縱橫”)係統回顧論述了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在某一時期某一方麵的發展過程、曆史背景和沿革、主要成果,表明了教育技術裝備工作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保障、促進作用,黨和國家一直給予高度重視。上述兩篇文章史料翔實、內容豐富、文風質樸、邏輯清晰,深入而不臃贅,足見功力。兩位作者均為長期從事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老同誌,古稀之年筆耕不輟,其文不僅給後來者以曆史經驗的思考,同時也對現時的教育技術裝備工作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對於增強教育裝備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克服浮躁和浮華之風,建設學習型的裝備隊伍,紮紮實實地開創教育裝備工作的新局麵也具有一定啟示。

大量的裝備投入到教學中,其直接目的一定是要落腳到有效應用上來,這不是僅配置到位便能解決的環節。有效應用同樣需要教育技術裝備行業,包括生產、研發企業用係統思維、技術創新實踐來推動。例如互動教學問題並未完全隨著大量網絡和音視頻技術裝備的投入而完全得到解決,尤其是在課堂環節,不免流於茫然。他山之石,或可攻玉。本期刊發的由本刊編譯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在美國教學中的應用》(見本期“環球觀察”)和餘耀賢同誌的《學會用教育技術去解決教學問題》(見本期“觀察家”)二文,或可給我們一定啟示。正如餘耀賢文章所言,“是教學生學習使用技術”還是“教學生使用技術學習”,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大問題。表麵上看似乎教育裝備大規模建設時期已經過去,但實際上在有效應用科學配置方麵,我們還有相當的差距,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更沒理由短視和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