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外交傳承創新十大原則俞邃(1 / 3)

中國外交傳承創新十大原則俞邃

特別關注

作者:中國外交傳承創新十大原則俞邃

新中國建立以來,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中國領導人把握運籌國內與國際兩個大局,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經過幾個曆史時期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在外交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其中處理國家關係所形成的諸項原則,堪稱中國外交政策之精髓。作為學習和研究心得,筆者將其歸納為十點,這裏著重就改革開放以來的情況作一簡述。

1.國家利益原則。這是國際關係中通常遵循的最基本原則,但鄧小平有新解。1989年10月31日他在會見美國前總統尼克鬆時說過:“……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主要應該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著眼於自身長遠的戰略利益,同時也尊重對方的利益。”習近平2013年7月30日指出:“我們愛好和平,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正當權益,更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

與此同時,中國曆屆領導人都明確表示,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並強調中國要對人類作出較大的貢獻。這就是說明,中國的國家利益與人類的共同利益是密切相聯的。習近平在2013年3月19日的講話中闡明:“中國是講愛國主義的,同時我們也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的。隨著國力不斷增強,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範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我們時常聽到有人津津樂道於“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的說法。此說確實反映了某種曆史現象,但並非真理。其要害在於會助長民族利己主義或大國沙文主義。而中國領導人所倡導的平等互信、合作共贏,體現為利益常駐且友誼長青,這才是符合時代精神的理性口號。

2.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原則。這是新中國建立以來一以貫之的原則。維護世界和平,是促進共同發展的必要前提;促進共同發展,又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證。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稱:“中國對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隨後他又說,必須堅持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擴大同各方利益的彙合點,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2013年3月23日他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的題目就是《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恰恰符合維護和平、促進發展、增進合作的宗旨。

維護和平、促進發展,必須應對各種挑戰。習近平2013年9月13日指出,“三股勢力”、販毒、跨國有組織犯罪威脅著本地區安全穩定。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各國經濟發展都不同程度遇到困難,進入調整期和恢複期。對這些挑戰,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獨自應付。我們必須加強合作,聯合自強。

維護和平、促進發展,必須貫徹實施“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既要維護本國安全,又要尊重別國安全關切,促進人類共同安全。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絕對的,沒有世界和地區的和平穩定,就沒有一國的安全穩定。

3.平等互信、合作共贏原則。這是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衍生出來的,是經過多年外交實踐得出的新結論。平等互利原已包含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中,適用於一切國家。

習近平2014年6月28日指出,新形勢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神不是過時了,而是曆久彌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不是淡化了,而是曆久彌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曆久彌堅。從周邊關係角度來看,“親、誠、惠、容”方針的提出,正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深入、細化和發展。

本著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精神,中國對外關係日益全麵拓寬。例如,中俄關係發展迅速,中歐關係發展也較平穩。又如,2000年1月中美簽署關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市場準入協議,曾被稱之為“雙贏的結果”。再如,習近平主席2015年1月6日同哥斯達黎加總統索利斯舉行會談,雙方共同宣布中哥建立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戰略夥伴關係,同意緊緊把握政治互信和互利合作兩個輪子,帶動中哥關係持續向前發展。

總之,平等是前提,互信是基礎,合作是辦法,共贏是目的。鑒此,中國外長2015年2月24日在聯合國總部主持安理會國際和平與安全公開辯論會上提出,要和平,不要衝突;要合作,不要對立;要公平,不要強權;要共贏,不要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