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議高速公路瀝青路麵損壞的防治(1 / 2)

小議高速公路瀝青路麵損壞的防治

建築工程

作者:曹春雷

[摘 要]文章分析了瀝青路麵損壞原因,針對高速公路路麵破壞的防治技術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高速公路;瀝青路麵;損壞防治

中圖分類號:U4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139-01

1.瀝青路麵損壞原因分析

1.1設計角度分析產生病害的原因

1.1.1瀝青集料選擇不適當

根據瀝青使用要求,瀝青麵層不但滿足車輛行駛的要求還要滿足防水的需要,所以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宜選用粒徑較小,空隙也小的級配混合料,盡量采用小粒徑瀝青混凝土,以提高瀝青路麵的防水性。對於選用中粗粒混凝土或開級配或半開級配瀝青碎石的瀝青路麵,必須在瀝青麵層下設下封層,以防止雨水浸入。

1.1.2結構層設計不合理

根據規範要求,普通路麵基層可采用砂躒摻灰及二灰基層,但由於這種材料的抗拉強度低和抗衝刷能力較差,收縮性也比較大。另外,集料的級配,強度和塑性指數等選用不當都會影響瀝青路麵的使用質量。還有一些地方材料在幹燥時強度符合規範要求,但受水浸泡時強度立刻下降,引起瀝青路麵的破壞。

1.1.3路麵厚度設計問題

路麵厚度設計的依據是設計年限內的累計當量軸次,設計路麵實際承受的當量軸次遠遠大於其實際依據的實際年限的累計當量軸次。

1.2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⑴施工工藝方麵①壓實度不足,瀝青麵層孔隙率過大,受水浸入而產生破壞。為了減少水對瀝青路麵麵層的破壞,應提高瀝青麵層的壓實標準。②顆粒離析。瀝青麵層集料大小顆粒離析致使局部粗集料偏多,細集料偏少,不易壓實。導致礦料與瀝青的粘合力偏小,容易使瀝青路麵出現鬆散。局部細集料偏多,粗集料偏少,是瀝青路麵熱穩定性差,在夏季高溫時易出現車轍、擁包等病害。

⑵施工條件方麵

①天氣因素,就是存在雨後甚至雨中為保證安全及工期或滿足社會需求鋪裝瀝青路麵②施工溫度因素,公路瀝青路麵施工技術規範規定了瀝青麵層的施工各工序的施工溫度。比如要求開放交通的路表溫度,90號瀝青不高於50度,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很達到規範要求的的施工溫度,由於是混合交通隻能半幅施工,半幅通車。盡管有專職交通安全員指揮交通,但也不可避免有時發生交通堵塞。

1.3養護管理及其他因素

1.3.1超限運輸

由於高速公路實行計重收費,致使許多超載車輛繞行幹線公路。臨洮段管養的S103線K23.788-K101.732路段交通量觀測調查資料顯示,近幾年該路段的車輛絕對數增長了225.5%,支線S309線,S311線的車輛絕對數增長了38%,而由於汽車超載,軸載換算係數明顯增加,使路麵結構使用壽命明顯縮短50%-60%。

1.3.2排水設施排水不暢

路麵各種裂縫是水滲入路麵結構的重要途徑,雨水通過裂縫滲入兩側的路麵結構層,特別是裂縫附近土基的含水量加大,甚至飽和。其結果是產生兩種情況:1)路麵強度明顯降低,在大量行車荷載作用下,產生衝刷和唧漿現象,在麵層與基層之間形成一層軟弱夾層。通過路麵結構分析,認為軟弱夾層的存在,引起路麵計算彎沉和層底彎拉應力迅速增加,在行車荷載的不斷作用下,導致路麵的疲勞破壞;2)當水進入麵層後,基層為不透水層,因此麵層與基層形成層間滑動。由於層間條件由層間連續變為層間滑動,層底彎拉應力陡然增大,導致路麵破壞。

2.高速公路瀝青路麵破壞的防治技術

2.1瀝青麵層的各層都用空氣率不大於5%的密實瀝青混凝土

我國已建成的高速公路瀝青路麵,多數有三層,少數是二層。例如,防止凸型中央分割帶兩側路緣石與瀝青混凝土連接處(通常粘結不好,而且靠路緣石的瀝青混凝土邊部難於壓實)透水,可以不做凸型中央分隔帶和取消路緣石,及時封閉縱向和橫向裂縫。實踐證明,瀝青麵層結構中僅有一層是密實式I型瀝青混凝土,或僅設計一層瀝青砂是遠遠達不到要求的。某高速公路瀝青麵層的表層和中層都是密實式I型瀝青混凝土,但底麵層是空隙率較大的II型瀝青混凝土,開放交通不久,在某些路段上產生了早期縱向裂縫。雖然初期瀝青麵層尚未產生其它明顯的破壞現象,但隨著開放交通時間增長,路麵逐漸產生網裂形變。因此,不管瀝青麵層是一層、二層還是三層,各層都應該采用密實式或所謂的I型瀝青混凝土。抗滑表層也應該是空氣率不大於4%的密實式瀝青混凝土,在具體選擇某層的礦料級配時,還要考慮混合料的高溫強度及其穩定性,對表麵層混合料則還要考慮抗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