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防滲牆施工工藝及關鍵技術研究
建築工程
作者:陶昌慶 潘豔榮
[摘 要]堤防防滲牆的施工工藝及其關鍵技術沒有現成的國外先進經驗可以借鑒,加之其理論驗證工作難度較大,計算機模擬計算的工作一時難以完成。因此,堤防防滲牆的工作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但是它的應用與發展對於河堤防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對於保護人民的生活和財產安全都是至關重要的。對提防防滲牆的施工措施及關鍵技術進行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防滲牆 施工工藝 技術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146-01
堤防加固工程中采用連續防滲牆施工方案與技術,能有效地延長滲徑,降低滲透壓力;還可以堵截堤身漏洞、裂縫、老口門等處滲流通道;杜絕貫穿漏洞的再次發生,消除管湧;且牆體具有一定的抗衝刷能力。它是提高堤防加固工程、增強大堤抗洪能力的有效措施之—。
1 組合鑽機開槽法連續造牆施工工藝
1.1組合鑽機開糟法的工作原理
1)組合鑽機。組合鑽機是開槽成牆的主要機械,它由多頭鑽頭、支架、懸吊鋼絲繩、卷揚機、反循環係統、配電盤、砂石泵、控製台、底盤等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主機上的傳動裝置,帶動主機上並排組合在—起的8台GZQ-800型潛水鑽機同時運轉,帶動各自的鑽頭旋轉,鑽頭向土層切削土體。兩個鑽頭間餘下的土體由側刀靠組合鑽機自動切削。切削掉的泥沙由反循環砂石泵通過反循環軟管強行排出槽孔。連續不斷的鑽進切削,直到設計深度,即形成一定長度、寬度、深度的槽孔。
2)成牆工藝流程。測量放線→導槽砌築→鋼軌鋪設→安置調試組台鑽機→鑽機架定位→開槽→清槽→成孔→成槽→安置隔離體橡膠囊→安置導管→澆築→拔除橡膠囊隔離體→轉入下一個循環工序
1.2多頭小直徑深層攪拌樁連續造牆施工技術
1)多頭小直徑深層攪拌機工作原理。多頭小直徑樁造牆防滲技術是運用多頭小直徑深層攪拌機通過主機上的動力傳動裝置,帶動主機上的3個並列的鑽杆轉動旋轉,推進力使鑽杆和鑽頭向土層內鑽進到設計深度,然後再提升攪拌至槽孔孔口。在作業工程中通過水泥漿泵將水泥漿經過高壓摘漿管、鑽杆、鑽頭噴入土體中。在鑽進和提升的同時,水泥漿液體和原地土充分拌和後,完成第一組的施工(一組一般為3~6棵樁)。當進行第二組樁施工時,主機向前移動,使第二組樁與第一組樁相割搭接之後(相割長度可按半孔)。重複上述第一組施工過程,照此進行第三組施工。三組樁施工完成後,即9~18棵樁連接成牆,為一個單元工程。
2)技術原理。多頭小直徑深層攪拌樁是把水泥漿噴人土體並攪拌均勻形成水泥牆。這是用水泥土牆作為防滲牆達到截滲目的的一種施工工藝。水泥漿噴入土體後,經過一係列水化、離子交換與硬凝等物理化學反應,從而形成具有一定強度和抗滲能力的固結體。
1.3液壓開槽機開槽法連續造牆施工技術
1)YK160-3-40型開槽機工作原理。開槽機也稱鋸槽機,行駛在兩條軌道上,它由底盤、液壓係統、工作裝置、排渣係統、起重設施和電器係統組成。由液壓缸產生動力,帶動裝有切削刀排的刀杆作上下往複運動,被切削掉的土體沉渣落入槽底後,由反循環排渣係統排出槽孔,施工中使用一定濃度的泥漿固壁,開槽機連續不斷地沿牆體軸線前移,直到端體末端,從而形成一個規則連續的長形槽孔。根據工程設計與要求,使用不同長度、寬度的刀排,即可開出不同長度、寬度的槽孔。在槽內充入不同的牆體材料,即形成不同的抗壓強度、抗滲係數的薄壁連續防滲牆,以達到防滲、封堵空洞、裂縫等隱患險點消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