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當前的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理論及模式的影響
經營管理
作者:於蘭 胡永慧 張詩菊
[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也隨之出現了很多新生的經濟衍生物,會計就是其中的一種。會計作為一種在社會經濟環境發展後期的產物,在今後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比將會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圍繞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理論及模式兩個方麵的影響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社會經濟環境 會計理論 模式
中圖分類號:F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189-01
一、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方法及理論的影響
1、對會計對象帶來的挑戰
會計對象是指企事業單位在經營過程中流動的資金現象,這些流動的資金就是會計需要計算和控製的內容。主要是反映會計要素的衝擊,其具體表現就是會計要素根據社會形勢的變化來做出不斷調整。因為,要更好的適應經濟的變化發展,就必須要及時修改會計要素,由此才能夠為會計目的做出相應的準備。
2、對會計報表目標帶來的挑戰
會計報表目標就是指為會計的核查對象安排的會計信息以及對會計報表使用者到來的需要,會計目標是發展會計實務和理論的根本事項和條件,也是會計理論基本結構的最頂層。
會計目標的衝擊造成了理論學家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個是受委托責任觀點,它是針對過去並且強調了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另一個是決策有用觀點,主要是針對將來著重講了信息質量的相關性。未來的會計信息發展方向應該是要向使用的人不僅要提供質量效果好的信息,同時也要注意受委托的責任信息,這才是會計發展的正確目標。
3、對會計計量帶來的挑戰
會計計量就是用貨幣等不同的計量單位來計算各種經濟業務發生的過程,用明確的數字計量來確定事物發生之間關係。以前會計在計量方麵上就是用成本計算、折舊、損益類等方麵的實務來表現的,這種計量成本的模式是過去傳統的方法。而在經濟社會,人們講究的是無形資產代替有形資產。由此可見,傳統的計量模式將被公允價值計量的模式取代,但是公允價值模式的計量法帶有主觀判斷性,缺乏可靠性,而曆史的成本計量模式具有可依據性,比較客觀。所以,麵臨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經濟環境,在推行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的計量模式要依據傳統的成本計量模式,這也是未來會計發展的趨勢。
二、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模式的影響
1、會計管理體製與經濟環境
一國會計管理體製類型是由一國的經濟體製來決定的,經濟體製方麵強調的是政府幹預,一般會采取集中與立法型會計管理體製,經濟體製不強調政府幹預,采取的是自我管理型會計管理體製。在前一種管理體製下,大多是政府部門製定會計規範,後一種體製下,主要是民間會計職業團體製定會計規範。
2、會計信息披露製度與經濟環境
會計信息披露的實質就是在不同的會計信息使用者間配置會計信息的一個政策問題,會計信息披露製度被分為公開、核準和混合製度。會計信息披露包括財務報表、財務報表注釋、補充信息及其他會計信息等。對於會計信息問題,日本和法國對信息披露是十分具體的,並且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有很多。這是在兩國經濟體製下政府力量的表現。而相比較這兩國來說,美國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規定則就比較籠統,但是在實務中,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很多,證券交易所對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十分嚴格,這樣充分體現出美國經濟中政府力量較小。會計信息披露的時間要求和披露的頻率不同,反映了各國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重視不同,同時也表現了各國對吸收外資的政策不同。由此可見,在既定的經濟環境下,既要充分考慮到本國證券發展的階段及投資者的心態,也要考慮到本國經濟體製等諸多因素,這樣才能建立並完善本國的會計信息披露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