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業財務風險控製研究(1 / 2)

企業財務風險控製研究

經營管理

作者:梁爽

[摘 要]企業要想切實的參與到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過程中,那麼就必須麵對財務操作中所存在的各類風險,采取各種手段,合理安排財務活動,因而控製及規避財務風險便成為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存在著相當多的財務風險因素,並且這些風險具備著不同的特征,需要企業提起高度重視本文結合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現狀,簡要的探究了企業財務風險控製,希望有助於企業的管理及發展。

[關鍵詞]企業;財務風險;控製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192-01

一、前言

所謂企業財務風險指的是在企業的經營生產過程當中,因各類不確定因素的存在,使得企業實際財務收益與期望財務收益之間發生變動,進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是與企業價值活動密切相關的一種微觀經濟風險,其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風險貨幣化。按照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過程,可以從大體上將財務風險劃分成三種形式,即投資風險、籌資風險以及信用風險。財務風險極大的影響著企業的良性運轉,所以,研究企業財務風險控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財務風險管理目標及原則

在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理財活動目標和企業發展戰略的框架下,明確財務風險管理要素、程序、方法及其相互關係,運用恰當的風險管理策略,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信息真實完整,促進企業發展戰略的實現。

財務風險管理是企業風險管理及內控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遵循下列原則。全麵性原則,財務風險管理應當貫穿經濟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全過程,覆蓋企業及其所屬單位的各種經濟業務和事項,不存在空白點。重要性原則,在全麵控製的基礎上,關注重點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製衡性原則,企業在治理結構、機構設置、權責分配、業務流程等方麵形成相互製約、相互監督,同時兼顧運營效率。成本效益原則,財務風險管理應當權衡實施成本和預期效益,以適當的成本實現風險控製。應變性原則,財務風險管理應與企業的經營特點、風險管理水平相適應,並隨著情況的變化及時加以調整。

三、財務風險動因分析

治理結構。建立規範的企業治理結構和議事規則,明確各管理層的職責權限,形成有效的製衡機製,對企業控製目標的實現具有重大影響,廣義上講,治理結構混亂是企業最大的財務風險動因。許多企業雖然在形式上建立了完善的組織架構和職責權限,但實際中往往不能按規定職權和製度執行,導致企業的治理結構形同虛設、缺乏科學決策、良性運行機製和執行力,內部牽製失效,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財務決策。財務決策如投資決策和融資決策等缺乏科學論證,存在憑主觀和經驗決策現象,缺乏各種財務決策與企業價值之間的相關性係統研究和分析,僅僅從生產需要的角度出發決定項目建設,缺乏項目收益分析與測算。投資決策失誤,引發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或資金使用效益低下,達不到預期收益、甚至無法按期收回投資等。投資規模與企業發展不相適應,投資方式與企業風險管理能力不相協調,未能發揮財務協同效應。融資決策不當,引發資本結構不合理,無法實現融資低成本和風險可控,導致籌資成本過高或債務危機,增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和生存風險。

專業勝任能力與風險偏好。各人對待財務風險的價值觀、反應度、行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具有明顯的差異,案例研究發現,企業的風險往往是由於企業文化、企業人的行為,特別是企業高層管理者的知識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財務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與其風險偏好,也是構成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要因素。如企業賒銷政策不健全,對客戶的信用狀況缺乏盡職調查,信用風險評估不足,形成大量呆賬壞賬等。個別財務人員風險意識淡薄,缺乏職業操守,無視財經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為滿足特定目的,截留收入,轉移支出,隨意調節企業利潤,造成會計信息嚴重失真,誤導財務報告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