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立體綜合防護技術在山區公路高邊坡治理中的應用(1 / 2)

立體綜合防護技術在山區公路高邊坡治理中的應用

應用技術

作者:鄧洪波

[摘 要]在近些年來,山區公路的建設速度非常快,建設的質量也在不斷的提高,同時,邊坡的防護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在當前建設的公路中,通常都具有建設路麵寬,挖方很大,高填坑等眾多,邊坡的防治以及加固水平不高,最後引起了多種多種嚴重的邊坡病害。針對這種情況,本篇文章以一山區公路的邊坡防治為例子,對該路段的水文特征等進行綜合分析,對山區公路邊坡如何進行有效的防治進行綜合性探討,供未來山區公路建設參考。

[關鍵詞]山區公路;邊坡治理;立體綜合防護技術

中圖分類號:TU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243-01

一、工程概況

在該山區公路中,具有高邊坡的特點,並且邊坡的岩石結構基本上是白雲岩,在岩石的表麵覆蓋著一層土壤,同時有發育和裂縫。整個路段穿過山體總部,自然坡度也非常高,設計時的標高達到了一千米以上,地麵標高也非常的高,相對高度的差額在一百米以上,地下水的類型大多是基岩裂縫水,其深度很大。

二、山區公路高邊坡治理水文地質分析

2.1地質、地貌、地形。在本山區公路工程中,海拔高度較高,整個線路穿越了大量的山嶺,地形非常的複雜,有山溝和山穀相伴,水係的發育也缺少規律性,山嵐呈現出一種波浪式,植被較為豐富。而整個路段的岩石也是非常的多的,主要的有頁岩、花崗岩、石英砂岩等幾種,大部分是處於一種灰色狀態。而露出地表的部分大多都被風化了,出現了大量的破碎等,包括一些石質較為硬的。沿線的土質也較為特殊,基本上是一種粘性土壤。相對於邊坡防護來說岩性的綜合評價不高,非常不利於開展邊坡防護工作。

2.2 對區域內進行單元劃分,一個單元為丘陵地區,一個單位為溝穀地區。在山嶺地區中,主要以變質岩石以及泥質岩石為主,岩石的性質較為硬朗,同時也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相關的水性分布嚴重不均衡。兩個段元在水文特征上,具有顯著性差異。

三、立體綜合防護技術的施工工藝

3.2坡麵清理。結合設計的邊坡坡度以及基礎高程,將邊坡表麵的泥土和鬆散的物質全部進行有效清理,在清理完成後,設立固定的樣板線,對高低不平的地方進行有效的填補,保障整個坡麵處於一個水平狀態下。在坡麵的清理完成後,要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驗收,隻有在驗收合格以後,方可進入下一道工序。

3.2測量放線。結合設計圖紙,對混凝土澆築所要到達的區域進行尺寸放樣,采用相關的工具對開挖位置等進行放線,然後在放好的線上撒好石灰等標記。針對弧形部分,先確定中心圓心的位置,然後再根據中心圓心進行石灰放線。

3.3基槽的挖掘。在選擇挖掘基槽時,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了人工開挖的方式進行開挖,而整個基槽開挖的深度大致在三十厘米上下,在開挖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控製開挖的深度以及開挖的尺寸,開挖的工具盡量以小型工具為主,以保障最後挖掘好的基槽平滑、自然。在基槽的挖掘過程中,對基礎做好放線以後,方可動工。

3.4漿砌片石拱架施工。(1)施工放樣。參考設計圖紙,將線路的中線做好控製,根據設計圖紙,參考整個邊坡的坡度,在段落內,根據坡度底腳的具體樁基位置,做出放樣的尺寸測量。(2)坡麵整修。參照之前設計的坡度,在邊坡放樣工作結束以後,如果有殘缺的位置,那麼實行挖采填築的方式進行處理,在施工以前,對坡度鬆散的物質進行密實度加工或者進行清理,以最後達到路堤的壓實標準。(3)設立好水平線,開展溝槽的挖掘工作。按照設計好的骨架防護形式,開展溝槽的挖掘工作,按照骨架的各部分的深度,在開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開挖的尺寸以及開挖的形式,最後對挖掘好的基底進行有效的壓實。(4)構築模板。在進行模板的安裝時,需要保障每一款模板之間不能有縫隙,模板必須是平直的。在模板安裝好以後,需要呈現出一種平整和自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