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園林建設的理念與方法
園林景觀
作者:郭衛兵
[摘 要]現在城市建設的發展,環境汙染問題越演越烈。生態園林可以協調人們與環境的關係,因此,生態園林的建設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關鍵詞]生態園林;環境;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301-01
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人們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而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人們在確保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要協調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園林的建設作為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樞紐承擔著保護生態平衡和人們生活環境的重要使命。不僅,可以淨化空氣,減少噪音更可以美化環境,為人們休息、娛樂、活動提供場所,因此生態園林是園林建設的的必然發展方向。
1 生態園林
生態園林主要是根據生態學作為理論指導所建設的綠地係統,將自然,社會與人的統一作為核心。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依靠植物群落的生長、分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形成一個統一的、穩定的群落,有規律的人工生態經濟園林。生態園林也是對傳統園林藝術的繼承和發展,生態園林主要是重新認識園林的價值,將生態藝術與景觀藝術有機結合在一起,建設一種舒適美觀的植物群落,我們人工建設的生態園林不僅要追求自然,更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是時間,空間,營養結構的合理組合,為人們提供賴以生存和休息的環境。
2 生態園林的建設理念
人類起源於自然,是自然的組成部分。從人類社會生活的發展中,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依賴自然-利用自然-破壞自然-保護自然-接近自然-人工模仿自然”的一個認識和實踐過程。人類的生存環境隻有運用生態的途徑進行園林規劃設計,才能創造舒適的環境給人類以美的享受。生態園林建設提出和應用最早是在英國,在當時是很多旅遊觀光的人士的理想景觀,也同時給許多周邊國家的園林建設帶來深遠影響。我國學者提出了近自然園林植物配置模式和“近自然型”城市河流水係恢複和水景觀建設的理念和模式,奠定了“生態”型園林的基礎。
2.1 接近自然理念
園林的建設主要是遵循自然,突出生態園林建設中的生態多樣性,將自然融入其中,真正體現自然之美。在構建園林時盡量根據當地的自然資源,實現景觀的自我修複和完善係統降低外界非自然力引起的碳排放。盡量減少人為建造幹預自然生態,采用最高效、最合理的方式對初始景觀。,在藝術設計上具有結構主義和極簡主義的理念,給予原生態以最大的理解與尊重,避免人過度為雕琢與修飾的美學範疇,重新審視自然之美,進入自然美學的新層次。
2.2 經濟節約理念
生態園林要以生態優先的園林綠化為前提,推進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將節約意識貫徹整個建設始終。因地製宜合理投入,充分利用現有綠地資源實現綠化生態效益的最大化在植物的配置上,要堅持以鄉土樹種為主,模擬自然植被的群落結構,注重體現生物多樣性,盡可能減少奢華風將建設既有地方特色和曆史文化特色,又強調生態自然保護和自然植物利用,從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城市生態綠地結構係統,實現園林綠化建設低投入。節約建設資金依托循環經濟推進節約型園林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必須堅持以生態經濟為指導,依托循環經濟的發展,積極探索保護環境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