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加密斷麵法測繪三門峽庫區1:10000地形圖方法
科學論壇
作者:任誌峰 尹章華 張金曦
[摘 要]本文從岸上地形測量、水下地形測量、測繪資料整理、成果質量管理等多個方麵,詳細介紹了2011年黃河三門峽庫區1:1000地形圖測繪原理和流程,該方法簡便易行,測繪成果可靠,工作效率較高,並可供其他水庫、河道地形圖測繪參考利用。
[關鍵詞]加密斷麵法 1:1000 地形圖
中圖分類號:TG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311-01
1 概況
按照黃河水利委員會《關於黃河小北幹流、三門峽庫區1:1萬地形圖測繪項目工作大綱的批複》要求,受黃河水文勘察測繪局委托,黃委會三門峽庫區測繪水文水資源局於2011年承擔三門峽庫區1:10000地形圖測繪工作。測圖範圍:測區位於黃河三門峽庫區,西起潼關鐵橋,東至三門峽大壩,總體呈帶狀分布,地形條件較複雜,地勢高低起伏,溝壑縱橫交叉,測量難度較大。
1.1 工作內容
利用C級GPS控製網平麵及高程成果在測區內采用GPS RTK和測深器具進行斷麵地形測繪。完成黃河幹流西起潼關鐵橋,東至三門峽大壩所有設計斷麵的測量工作。共計施測斷麵數277個。
1.2 作業依據和可利用資料
作業依據:(1)SL 197-97《水利水電工程測量規範》(規劃設計階段);(2)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係統(GPS)測量規範》;(3) GB/T12898-2009《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範》;(4) CH/T 2009-2010《全球定位係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規範》;(5) GB/T 20257.2-2006《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 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圖圖式》;(6)GB/T 13989-92《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7)GB/T 24356-2009《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8)CH 1016-2008《測繪作業人員安全規範》;(9)本技術設計書。
可利用已有資料:(1) 測區1:50000地形圖供作業計劃之用;(2) 2011年完成的C級GPS控製網平麵成果;(3) 2011年完成的四等水準成果;(4)黃河三門峽庫區1:1萬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
1.3 平麵和高程係統
平麵坐標係統采用1980年西安坐標係,高斯—克呂格投影。1:1萬地形圖按3度分帶,中央子午線為111度。高程係統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
1.4 等高距、地形圖規格和成圖精度
1:1萬水下地形圖基本等高距為0.5m。地形圖分幅與編號按GB/T13989-92《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執行。1:1萬地形圖空間單元按經差3′45″、緯差 2′30″劃分。
2 地形圖測繪方法
2.1 斷麵岸上測量
斷麵岸上測量依據2011年黃河三門峽庫區1:1萬地形圖測繪技術設計書外業測量有關規定及要求,我們采用GPS.RTK法為主、全站儀配合進行斷麵岸上測量。外業采集數據記錄在手薄上,通過U盤傳輸到計算機上,進行數據再處理。實測中實時Kinematic(RTK)定位水平精度為10mm+1 ppm RMS、垂直數度為20mm+1 ppm RMS,滿足本測區特點及測驗精度要求。
斷麵測量采用GPS RTK測量方式,測量時采用5個以上的平麵高程控製點進行坐標轉換,坐標轉換平麵殘差最大值不超過0.5m,高程殘差最大值不超過0.05m。每次設置基站後,移動站均選擇一個已知點進行校測,校測平麵差值小於0.5m,高程差值小於0.05m,符合要求。GPS RTK測量中,手簿中“地形點”測量殘差設定為:水平殘差不超過0.1米,高程殘差不超過0.05米;“控製點”測量殘差設定為:水平殘差不超過0.05米,高程殘差不超過0.03米,流動站距離基站距離一般都小於5km,施測地形點時,選擇“地形點”的模式進行測量。當外業人員無法攀爬的陡岸及斷麵線上因地物遮擋(大片茂密樹林較多)不能用RTK施測時,采用RTK引測平麵、高程控製點,然後輔以全站儀施測的方法進行。地形點的密度以能顯示出地形特征為原則,實際作業中每隔50—100m施測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