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時期新階段如何做好基層群眾工作
理論廣角
作者:軍達來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5-0368-01
做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傳統優勢。在新的曆史時期,做好群眾工作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當前在做群眾工作方麵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我們正視。要在解放思想,善待群眾,改進作風,健全機製,暢通渠道上下功夫,把群眾工作做好。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我們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當前,我們正處於全麵深化改革發展的“關鍵期”和社會矛盾的“凸顯期”,難免會有一些群體性事件發生,因此,做好群眾工作,理順群眾情緒,化解社會矛盾,是構建和諧、促進發展的現實要求。
1.新時期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群眾工作,是密切幹群關係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社會和諧包括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與人的和諧,隻有人際關係和諧了,社會和諧才有基礎。我們黨曆來重視幹群關係問題,早在建黨初期,就把堅持群眾路線確立為黨的基本政治路線之一。毛主席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這就是我們的出發點”。長期以來,各級幹部始終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係,帶領群眾奪取了革命和建設時期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樹立了求真務實、親民愛民的良好形象,得到了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
做好群眾工作,是轉變幹部作風的需要。曆史的和現實的、國際的和國內的經驗教訓表明,建立和鞏固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一靠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二靠改進作風,執政為民。如果思想不解放,作風不轉變,既損害黨的形象,不能永葆黨的先進性,又妨礙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最終必將破壞黨和人民群眾的關係。隻有解放思想,轉變作風,黨和人民群眾才能永久地保持血肉聯係,黨的執政地位才能堅如磐石,執政的最終目標才能實現。
2.當前群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做群眾工作,我們黨有著優良的傳統,但隨著改革的深化,人們的價值觀念多元化、利益主體多樣化,使得做群眾工作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做。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以下問題:
有些黨員幹部作風不夠紮實,聯係和服務群眾的意識不強。有些黨員領導幹部與基層群眾溝通交流少,不能準確把握其所思所盼;有的黨員幹部放不下架子,不能與群眾以心交心;有的黨員認為聯係和服務群眾是黨組織的事;有的認為群眾工作難做,怕給自己招惹麻煩,遇到問題“繞道走”。
黨員聯係和服務群眾的機製不夠健全,作用發揮不夠明顯。特別是缺乏整體規劃,有的工作環節銜接不夠,有的抓落實不夠。如黨員幹部定期深入聯係點調研製度,在落實中,因缺乏有效的督促手段,使得部分黨員幹部不重視,隻在逢年過節走訪慰問。有的黨員幹部雖然已與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但平時聯係很少,幫扶不到位。另外,可行性激勵機製少,考核機製不活,致使黨員聯係和服務群眾積極性不高,發揮作用不明顯。
有些村幹部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夠。隨著農村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村級幹部由原來的傳話員、執行員轉變為服務員、示範員,工作方式和職能發生了明顯轉變,工作難度明顯增加,而村級幹部的報酬卻漲幅不高,保障機製不夠健全,相當部分村級幹部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村務工作,激情不高,導致有的村長年累月沒有工作計劃、目標和措施,工作“跟著感覺走”,“哪裏天黑哪裏歇”。有的村製度執行不力,村務不公開不規範,各組織之間職責不明,分工不清;有的村思路不清,沒有考核細則,沒有激勵機製,績效不掛鉤,獎懲不分明,做好做差一個樣,“人多不洗碗”的現象突出,工作被動、盲目、隨意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