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翠石王(1)(1 / 2)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代州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北踞北嶽恒山餘脈,南跨佛教聖地五台山麓。東與京師接壤。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屬山西布政使司。是黃芪、黨參、遠誌等藥材的重要產地。

兩天的馬車顛簸,王德元在日落之前趕到了代州藥材市場。這裏也是一個地處偏遠,環境幽雅的小鎮。依山傍水,鎮後山上樹木林立,鎮前水中魚鴨肥美。難怪盛產藥材。鎮中店鋪高低大小不同,一排排站立整齊幹淨,很有歲月痕跡。

王德元此時身懷銀票,為了安全考慮,選了一家最大的客棧住下。

第二天,一晚安逸的睡眠把路途的疲勞消除殆盡。又是一個豔陽光天。

王德元洗刷完畢,下樓吃早餐果腹。嗬!正撞上熱鬧時間。一樓大廳內沸騰場麵堪比鬧市。幾乎桌桌有人。都是撲向藥材而來的商家,派係按桌劃分,清晰不亂。

王德元費力地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位子坐下。口裏一邊嚼食物一邊思索一件有趣的現象。

每一桌客人基本由三種人群組成:東家,掌櫃和夥計。這種身份是由他們涇渭分明的衣著區分。錦緞紈絝時有金玉點綴,人數一桌頂多分配一個,非東家莫屬。眼神慵懶或坐姿高貴。就算丟開包裝也能從剩餘人畢恭畢敬的態度一把揪出。

王德元想,倘若和自己調換行頭,別人也不會懷疑自己是個贗品。穿了夥計衣服的東家隻能乖乖的在別人鄙視的眼神裏當夥計,不解釋還好,強行解釋終究被歸為瘋子一類。

占數量最多的要算是掌櫃和門客。衣著整潔,口若懸河,上竄下跳,豐富的表情還攜帶了各種肢體動作。

還有夥計,人數最少,食物吃得最香。能和東家掌櫃供桌一餐,真乃三生有幸。隻需發揮了嘴巴吃的功能,一路東家掌櫃指哪打哪,沒有寢食難安的憂慮。能跟出來的不是能力過人就是撞了狗屎運。王德元更幸運,這兩項都粘上了。

不得不說,王德元是幸運的寵兒。就夥計掌櫃一肩挑的王德元,現在的想法並不奢華:幫寶芝林渡過難關。對掌櫃和東家的這些虛無頭銜談若涼水。

食物吃盡還沒嚐出味道的王德元隻顧著思考,這才發現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已所剩無幾。連忙起身離開。

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王德元步行與習慣乘坐馬車的東家掌櫃先後來到市場。市場如上好發條的鍾表在無人催動的情況下自動運行開來。

今天多了一個腰墜翠石的年輕人,遊離在藥市當中。可這又有誰留意?

和寧武藥市相比,這邊的老板數量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是,各大老板隻控製一種藥材。管理簡單,產品單一。便於管理,囤貨量大,競爭對手少。反而小藥販少了許多。他們屯貨少,類目多,發貨價格相對高。

在寶芝林這段時間王德元對藥品發貨價爛熟與胸。從東頭一路到西,大藥販的折扣都是以千為單位升級。而寶芝林的折扣級別最小。以行規拿貨給寶芝林帶不來任何好處,王德元不敢貿然行動。

每個倉庫門庭若市,被裝貨的馬車堵得水泄不通。幸好市場設計者有先見之明,把中間過道留的足夠寬。避免了不少無謂的糾紛。

走訪五六家藥販後,即便王德元再有耐心也無勇氣進入。因為價格是死的,任憑你嘴上功夫多厲害。

王德元一時黔驢技窮,無從下手。真想能有別人抽煙解悶的本領,可惜他沒提早練會。熱火朝天的市場好像貨物不要錢似的搶著裝。王德元卻無事人一樣漫步其間。

哎!這家藥販怪怪的,門口有人通行,不曾有馬車裝貨。屬於自己的門口地盤,被左右兩家裝貨馬車占的隻有人能通行也不去製止。王德元倒有些抱打不平,這也太欺負人了吧。於是穿過通道走上去。

“我們都是老客戶,漲這麼高,以後合作恐怕有困難。”

“就是,不降我們都不買。”

一群人圍著老板和掌櫃討價還價。原來這家店經營黃芪。近兩月價格從原來的22漲到28.客戶心裏轉不過彎,不接受這個價格,集體抗議拒買。

“各位相與,今年黃芪水澇嚴重,產量低,貨源嚴重短缺,我的進價高的離譜啊。若非如此怎敢給各位相與漲價。”喬老板貌似可憐地解釋道。

都忙著打口舌戰哪有人在意王德元的存在。王德元無趣地出來。在路過的小販哪裏時,順便打聽了黃芪的價格:30文。這對每位商家來說接受無疑是痛苦的。

沒有有效的法方,擴大獲得信息的渠道是有必要的。王德元先回客棧,架上馬車出鎮打探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