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軍中驕子(2 / 2)

吳襄本是江蘇高郵人,後因與祖家聯姻,舉家牽到寧遠落戶。吳三桂從小身在祖府長大,耳濡目染舅舅祖大壽超凡的軍事才能與軍人膽魄。

自小便處處以舅舅為榜樣,勤於練武,勤於習文。雖然此時剛剛二十歲,但已是一身將軍膽、滿腹經綸略!

祖大壽也相當喜歡這個外甥,每當閑暇時便親自教習吳三桂打仗的技巧。寧遠大戰中,更是帶著吳三桂身先士卒與努爾哈赤的滿八旗浴血奮戰。最終獲得寧遠大捷!

從小受到軍人家庭的熏染,又陪同舅父經曆過大戰考驗的吳三桂,風格上一點也不像吳襄那樣地窩窩囊囊,反倒承繼了祖大壽打仗有勇有謀、不怕死的軍人的風格。

大壽前晚遇刺,吳三桂並未在軍中。他當時行至塔山時,奉大壽之命留下監督塔山防禦工事修築事宜。

錦天與吳三桂哥兒倆也相當地投脾氣。每當吳三桂從前線歸來時,都是錦天最開心的時刻。

因為那時三桂會給小錦天講戰場上的所見所聞,講很多很多軍營的趣聞異事。每每此時,小錦天都是閃著向往的大眼睛仔細、認真地聽吳三桂講述。

今日剛好吳三桂完成了祖大壽交待的軍務,一路風塵地回到祖府。熟悉祖大壽的人都知道,祖大壽眼裏最重視的兩個晚輩:吳三桂與小錦天。

吳三桂入府拜見過舅父後,本欲轉身回吳府去拜見父親與母親。剛走到門口台階處,忽然外邊十幾個頭戴錦衣衛官帽的人向堂前急行而至。

吳三桂舉目一看,走在隊伍中間的原來是幹爹高奇乾!剛想上前與幹爹打招呼。忽聽遼東總監大太監高奇乾大聲念道,“錦州遊擊將軍吳三桂接旨!”

吳三桂聞聽,來不及打招呼,慌忙低頭跪下。此時祖大壽聞聽外邊的呼聲,也從內堂中走出,一同跪下接旨!

隻見高奇乾不緊不慢地從袖中抽出聖旨展開,念道,“錦州遊擊將軍吳三桂自入軍營以來,驍勇善戰,尤其寧遠大戰中表現卓越。深得朕心、深得軍心。特擢升吳三桂為山海關副總兵,即日上任。欽此!”

吳三桂、祖大壽一家人磕頭謝恩後,忙請高奇乾大太監進入內堂落座。吳三桂此時才問道,“幹爹,你老年事已高,怎麼讓你親自來傳旨?您派人通知一下,孩兒去山海關接旨就是了。”

高奇乾笑著端起麵前精致的青瓷茶杯,揭開杯蓋兒輕輕地吹著杯裏的茶沫兒道,“老夫也是很久沒有來寧遠小坐了,趁這個傳旨的機會,出來活動活筋骨。”

大壽忙恭敬地接過話“公公是太疼三桂了,難得公公一片愛子之心。”高奇乾尖聲細語兒地嘿嘿大笑起來“還是大帥知我心呐。”

高奇乾,一個太監。吳三桂怎麼稱他為幹爹?祖大壽如此大的權勢,為何對他如此恭謹呢?

這個高奇乾可是不簡單。他是皇帝派到關寧錦一帶的總監軍。相當於現在的沈陽軍區總政委這麼大的官。是皇帝派到軍隊中監督、監視各領兵將領的。每天必報一封密報至北京的崇禎皇帝麵前。

可以這麼說,在遼東一帶所有的領兵將領中,他高奇乾說哪位總兵好,那皇帝就說哪個總兵好;如果高奇乾說哪個總兵官帶兵不力,那皇帝會馬上下旨撤職或殺頭!

祖大壽不但是個勇將,也是個人精兒。這一點他比袁崇煥強很多。外粗內細的祖大壽自高奇乾來到軍中後,主動要求讓吳三桂拜他為幹爹。

那麼這次高奇乾過來傳旨就不言而喻了。又是他在皇帝麵前美言了吳三桂,才讓一個剛滿二十歲的年輕軍官連升二級,直接成了副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