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時輾轉5家醫院才被收治 信息不共享耽誤治療讓人揪心
特別報道
作者:張芳
就在人們還為“看病難,住院難”苦惱不堪時,近日,一條“急診車拉病人連跑5家醫院無床位”的微博,給人們帶來極大震驚的同時,更是讓人萬分不解。在生命攸關的緊急時刻,醫院為何無法接收病人?為何急救中心對每家醫院急診科的床位情況不能詳細了解,以致該把病人拉到哪家醫院才能被順利收治,完全成了一件“憑運氣”的事?簡簡單單的“無床位”三個字,也許耽誤的是一條有血有肉的生命。在這背後,不管隱藏著什麼原因,都無法與人的生命權相提並論……
現狀:急救病人被多次轉送
引起廣泛議論的微博,來自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的於鶯大夫。11月19日中午,她在微博中寫道:“昨晚搶救室最後一張床進了個年輕患者,一進門就開始複蘇。正忙著,護士叫我出去,120又送來個意識不清的患者,我們沒床沒設備,提出讓他們轉送別家,120告訴我,到這裏已是第五家,都沒床。看著家屬欲哭無淚的臉,心理防線頓時倒塌!全市急救資源不聯網,病人找床隻能憑運氣,神奇的醫療啊!”短短幾個小時,這條微博就被轉發8000餘次,評論1600多條;至25日晚,轉發更是超過2.7萬次,評論4000多條。
這位在急救車上待了足足5個小時,從通州263醫院到民航總醫院,再到北京軍區總醫院、東直門中醫院,在急救擔架上被多次輾轉、始終無人收治的老人叫馮石蘭,今年已經60多歲。11月18日晚上,急救中心將她送至的最後一家醫院是北京協和醫院,雖然急救室沒有病床,但醫院還是在留觀室裏加了床,將她收治下來。11月20日,老人去世後,她的大兒子麵對媒體含淚說道,為何急救車連續跑了5家醫院才有人收治,“這裏麵具體怎麼回事,我真不知道,也不敢想”,他隻知道,“如果能及時治療,我相信我媽媽不會沒的。”
事實上,在120急救人員和很多急診科大夫看來,急救病人送到醫院卻沒有床位的情況時有發生,一個病人被多次要求轉送的情況也並不罕見。
10月13日淩晨4時左右,北京朝陽醫院,急救中心剛剛送來一位心髒出現問題的老人。醫生很快給她做了檢查,簡單詢問了病情後對家屬說:“我們這兒沒床位了,連吸氧機都沒空餘的。老人的病情比較重,你們還是轉其他醫院吧,離這兒最近的是三裏屯醫院。”幾名家屬幾乎同時搖了搖頭,盡管焦急萬分,卻表示寧願等也不想轉院。沒辦法,醫生告訴急救中心工作人員,“把你們的擔架留下來,就讓病人躺在那上麵等。”
北京急救中心宣傳中心主任李堅韌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類似這樣把急救擔架留給醫院的情況非常多。“很多人都不知道,當附近有危急病人需要救護車時,我們卻不得不先開車去拿擔架,嚴重耽誤了出車時間。”對此,醫院也表示非常無奈。北京軍區總醫院急診科主任周榮斌表示,雖然北京市衛生局規定,醫院不準留下120的擔架,但沒辦法,“總不能讓病人躺在地板上吧”。
有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公立三級醫院共有床位122萬張,平均使用率達到了104.2%。自2008年以來,醫院病床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00%以上。具體到急診科室,在三甲醫院,床位不夠用幾乎已成常態,北京協和醫院更是一直流傳著“急診永遠少一張床”的說法。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於學忠說,急診室原有11張搶救床,現已加到了31張,還是滿足不了本市和外地急救車源源不斷送來的病人。“最緊張時急救床和車都沒了,一塊讓病人躺下來的地方都沒有。”究其原因,周榮斌認為,除了很多老病號壓床不走外,醫保製度中“超過24小時留院觀察予以報銷”的惠民政策,也成了急診床位被占用的重要原因。
無奈:“送到哪兒,不全是我們說了算”
於鶯的微博發布後,“急救資源不聯網,病人找床隻能憑運氣”的說法被多家媒體關注,甚至有媒體報道,急救中心根本不知道到底哪家醫院急診有床位,往往是拉了病人才在急救車上挨個給醫院打電話詢問,在這方麵缺少統籌安排。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為何還存在這種“落後”的情況?李堅韌說,事實並非完全如此。急救資源這麼緊張,誰也不願意白跑一趟,他們在這方麵的苦衷外人很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