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聰明寶寶可以吃出來(1 / 1)

本報專訪《營養聖經》作者、英國營養學家帕特裏克

養育後代

作者:吳佳

《營養聖經》的作者來中國了!隻要是對營養學感興趣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本在中國創下銷售佳績的書。最近,此書的作者帕特裏克-霍爾福德來到了北京。11月17日,記者見到了這位精力充沛、風度翩翩的營養學家。

帕特裏克不但是一名營養學家,也是一名心理學家,是英國倫敦腦生物學中心的負責人。在腦生物學中心,他和同事們研究用營養方式來改善甚至治療多動症、抑鬱症、閱讀障礙等。他們研究得出的膳食方案,在英國多所中小學都曾獲得成功。許多孩子在改變飲食後,學習能力明顯增強了,多動、攻擊性強的問題也得到了改善。帕特裏克告訴記者,他曾對一名有閱讀障礙,寫作文隻能寫兩行字,而且字跡潦草的小學生進行營養幹預,一周後,孩子的寫作能力大大提高,作文能整整齊齊地寫滿一頁紙了。因為這些在改變孩子智力與行為能力方麵的豐富經驗,帕特裏克在中國還有一本暢銷書——《改變孩子一生的營養益智計劃》。那麼,想要孩子更聰明,行為能力更強,他們的飲食需要做出怎樣的改變呢?

“吃糖太多是最糟糕的事”,帕特裏克說。我們的基因和祖先們沒有多大變化,可我們的飲食卻大大改變了,這無疑是在挑戰我們的身體。帕特裏克說:“原始人可沒吃過這些精製的糖果、糕點,現在我們的飲食已經逐步偏離了基因能夠處理的範圍。”吃糖太多,不但會給成年人造成一係列的麻煩,更會影響兒童的身心發展。曾有研究指出,10歲時每天吃糖的孩子會在34歲時有更大的暴力犯罪可能。耶魯大學研究者給25個健康兒童口服相當於一罐“芬達”所含的葡萄糖,5小時後,大多數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並感到煩躁和焦慮,這就是糖的禍害。類似的研究還有很多,它們都指向一個問題:吃糖過多會影響孩子的行為能力,造成孩子攻擊性行為、焦慮、學習能力降低、多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疲勞等。

因此,帕特裏克指出,首先,在避免吃精製糖的同時(包括甜飲料、糖果、糕點等),低血糖負荷(讓血糖上升慢)的飲食更加重要。他建議,要少吃含精製糖的零食糕點,以及精米白麵做的主食。另外,要少食多餐保持血糖穩定。吃碳水化合物的時候,一定要搭配蛋白質豐富的食品。比如,吃麵包就不要配果醬(都是碳水化合物的搭配),而最好搭配花生醬或雞蛋(富含蛋白質)。

其次,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孩子來說也非常重要。澳大利亞的研究發現,補充微量元素(鐵、鋅、葉酸、維生素A、B6、B12、C)等,可以明顯提高兒童的語言學習測試的分數和記憶力。而有類似的12篇研究都得出同樣的結論: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能提高孩子的智商水平。因此,帕特裏克建議,1.每天補充複合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B族維生素(B6、B12、葉酸)。2.多吃富含鈣、鎂和鋅的種子(葵花子、亞麻籽等)。3.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再次,雞蛋是個“智力寶庫”。卵磷脂、膽堿、乙酰膽堿等對孩子的大腦發育至關重要。乙酰膽堿的缺乏會造成孩子的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為了保證這些營養素的攝入,孩子最好每天吃1個雞蛋,或每周吃6個散養雞蛋。

最後,每天吃種子。如何選擇健康的脂肪,仍然是帕特裏克關心的問題。因為,我們的大腦畢竟有60%的幹重都是脂肪。已經有太多的研究表明,必需脂肪酸對智力、行為能力、視力等都有難以匹敵的益處。不過,因為海鮮受環境汙染的影響較大,吃的時候尤其要注意種類。“總的原則是,選擇個頭小,牙齒尖,生活在寒冷水域的魚。”他說,“金槍魚、鮭魚就不錯,而沙丁魚就得少吃。”

帕特裏克建議,補充必需脂肪酸最好的辦法是每天吃種子。在一個密封玻璃罐中加入一半亞麻籽,一半芝麻、葵花子和南瓜子。將這個罐子密封冷藏起來。每天拿一把混合種子磨碎,加入孩子的湯、麵條或麥片粥裏,也可以讓孩子直接嚼一把當零食。一般來說,每天一湯匙種子就可以了。

最後,帕特裏克指出,許多孩子的不適症狀,比如多動症、嗜睡、攻擊性強等,都和食品添加劑有關。因此,建議孩子要遠離人工色素、防腐劑、甜味劑等,少吃加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