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衝聽了劉洪道這番話,臉色並沒有好看多少,這主要是因為高俅的緣故,他低頭沉思片刻,忍住心中的怒氣對劉洪道道:“原來還有這樣的事,我倒是錯怪劉大人了,隻是便宜了高俅這廝,他調取的錢糧不知有多少才是真正用到軍中的,又不知有多少要落入他自己的私囊。”
林衝說到這裏,轉頭向劉洪道道:“劉大人,你對寶豐錢監的情況了解多少?”
劉洪道回道:“寶豐錢監雖然有朝廷派人專門管轄,但是大致情況我還是了解一些的。寶豐錢監設有兩個錢監,一個是寶豐監,另一個叫做寶豐下監,這兩個錢監都是在哲宗皇帝元豐年間設立的。徐州的礦冶業一直比較發達,尤其是冶鐵業最為突出,朝廷曾在這裏設置利國監專管鐵冶,數十年間,利國監已從原來的八個坑冶發展到了三十六個坑冶。到了元豐元年的時候,又在徐州東南的白土鎮發現了石炭,利國監的鐵冶更是蒸蒸日上,與襲慶府萊蕪監同為京東路兩大鐵冶中心,並且有後來居上之勢,隨著鐵產量的大增,朝廷下詔在徐州設置錢監,以利用當地興旺的冶鐵業鑄造鐵錢,寶豐錢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劉洪道的話不禁在林衝心中掀起了滔天大浪,他沒有想到徐州的冶鐵業竟然如此發達,如今山寨中除了錢糧之外,缺的不就是銅鐵等資源嗎?以往為了滿足山寨鑄造兵器之用,還曾以私鹽通過襲慶府富商呂清良之手從襲慶府萊蕪監購進鋼鐵,聽劉洪道話中的意思,徐州利國監的鐵產量隻怕還要在萊蕪監之上,若是將其收為己有,以後山寨就可以自己生產鋼鐵而不用擔憂鐵源了,更兼徐州白土鎮盛產石炭,連煉鐵的原料都有了著落,這徐州簡直就是個聚寶盆啊。
想到這裏,林衝饒有興致地問道:“劉大人可知利國監一年的鐵產量是多少,寶豐錢監又能鑄造多少鐵錢?”
劉洪道在心中略微盤算了一下,方才答道:“利國監每冶年均產量在四萬斤以上,總計三十六冶一年產鐵應不下於一百五十萬斤。寶豐錢監每年鑄造小鐵錢三十萬貫左右,朝廷鑄造鐵錢有定製,大鐵錢每貫重十二斤十兩,與銅錢等值;小鐵錢每貫重二斤左右,十文小鐵錢相當於一文銅錢。由於小鐵錢錢重,民間多有銷熔小鐵錢鑄造器物獲利的,蔡京上台執政後,下令鑄造輕錢使民無利可圖,從而阻止民間銷熔錢幣,徐州寶豐錢監自此不再鑄造小鐵錢,隻鑄造大錢,每年可鑄五萬貫,若是加上這部分鑄造鐵錢用鐵,利國監每年的鐵產量隻怕要在兩百萬斤之上。”
林衝已經對劉洪道的話有些麻木了,徐州帶給他的驚喜實在太多了,林衝一臉急切地問道:“劉大人,寶豐錢監一般什麼時候往京城解送所鑄鐵錢?”
劉洪道道:“依照慣例,每年年中年末各解一次,年中四月起解,年末十月起解。”
林衝摸著下巴道:“如今剛開春,這麼說來,今年新鑄鐵錢應該還沒有解往京城。劉大人,利國監和寶豐錢監可有朝廷駐軍?”
劉洪道回道:“寶豐錢監有兩百名駐軍,雖隸禁軍名下,但戰鬥力卻還不如州府駐軍,平日裏隻是負責監督工匠鑄造,年中和年末負責解送錢幣,並不負擔作戰任務,錢監地麵的治安工作仍由在下負責。至於利國監,自神宗熙寧變法以來,施行二八抽分製,國家放鬆了對礦冶的管理,允許百姓自卑物料、自行烹煉采取,國家按照年產量從中抽取十分之二,其餘部分隨百姓自行交易,隻是不準販賣出境,國家依然保留優先征購權,利國監三十六冶由三十六家大礦主自行采煉,因此駐軍更少。”
林衝思索片刻道:“既然如此,那就好辦多了,顏將軍,你速帶本部兵馬分成兩路,接收利國監和寶豐錢監,注意保護好那些采冶工人和鑄錢工匠,他們都有豐富的專業技能,留著對我們有大用。”顏樹德聽說徐州還有這兩個聚寶盆,當即一臉興奮地領了軍令,就要前去。
這時,隻見劉洪道上前阻攔道:“將軍且慢,在下還有要事稟報。本朝自立國以來,為了滿足軍隊需求,在汴京城內設立東西作院和弓弩院負責武器裝備製作,並在出產材料的各府州設立都作院。熙寧變法以來,朝廷設立軍器監,總管內外兵器政務,負責研製評定武器裝備的優劣,每年會將評選出來的銳利兵器和上好鎧甲頒發給各州作院作為樣式,依例製作。徐州利國監由於盛產鋼鐵,早在熙寧年間已經設立都作院,隨著利國監鋼鐵產量與日俱增,徐州都作院負責承造的武器裝備也在逐年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