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無法繼續保持出口高增長(1 / 1)

中國無法繼續保持出口高增長

洞見

我們現在是買什麼什麼貴,賣什麼什麼便宜,這就意味著我們繼續大規模出口,對世界經濟有衝擊,每年會擠占其他國家市場份額

過去30多年,出口在中國經濟增長當中做的貢獻非常大。大概2007年的時候,我們總的出口占GDP的比重應該到37%、38%。這是相當高的數據。我們的出口不可能再這樣高速增長了。第一,對一個大國經濟,每年30%的出口增長帶動國內的經濟增長,實際上是沒有什麼先例的。 第二,這跟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有關係。早期我們是一個小國經濟現在是一個大國經濟。簡單說,我們現在是買什麼什麼貴,賣什麼什麼便宜,這就意味著我們繼續大規模出口,對世界經濟有衝擊,每年會擠占其他國家市場份額。

過去我們出口主要靠什麼?就是靠低成本優勢靠製造業大國。為什麼2001年加入WTO以後我們出口增長非常快,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低成本,當然不光是勞動力低成本,資源低成本、能源低成本,包括我們的資本都很便宜。但是經過這幾年發展,我們低成本優勢已經喪失。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們出口行業現在麵對的一個大的問題。這對我們的產業結構提出非常大的挑戰,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出口麵對著大的格局。

第一,出口增長要放緩,這是國際國內經濟因素要求。第二,過去做得好,現在已經沒法繼續做,低成本優勢已經喪失。怎麼辦?出口企業是要轉移還是轉型。但我覺得這是企業決策的問題。從經濟角度來說,這個問題不是轉移還是轉型的問題,是產業升級的問題。你必須讓這些現有的企業往上走,或者我們形成一大批新的企業。產業升級,也就是說在成本提高了以後,我們會有很多新的行業,新的產品,新的企業繼續有競爭力。那麼,這個時候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技術,靠的你的高附加值,靠的是你產品的質量。

至於怎麼往上走,這個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我們今天碰到的問題有一點像當年的台灣、韓國、香港的問題。經濟拐點出來、成本上升,很多企業都搬到長江三角洲來了,搬出去之後,當時他們內部經濟也有很多悲觀的討論:會不會形成產業空洞化,自己還能做什麼。對我們中國經濟來說,今天碰到的問題也是一樣的。

至於說以後會怎麼走?我們看韓國,剩下來都是大型製造業企業,像鋼鐵、造船、汽車和電子產品。台灣走的路是不一樣的,留下的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包括製造,包括設計,包括創新、研發。香港基本上沒有製造業,是另外一條路子,服務業。但他們有一點是共同的,幾乎都是保持了完整的就業,沒有出現很大的失業問題,他們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