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淳聽了一陣心驚肉跳,這是她來到古代五年第一次接觸到上層社會的習慣,聽老太太說的那位太祖皇帝竟像是和她出身於同一處,尤其是那一句“文化是興國之本”,多麼先進的一句話呀,不就是前世那句“科技是興國之本”變過來的麼,還有,在她記憶中那《幼學瓊林》是在明朝時期編撰的,作者卻記不清了,這個時空究竟經曆了怎樣的曆史演變,大啟又是是個什麼樣的王朝,那位太祖皇帝又是什麼身份,有太多太多的疑問堆積在腦海裏,可想要弄明白卻並非一日能辦成的,那進學便勢在必行了。
“祖母放心,梓淳會用心跟著先生學習的。”梓淳頓了一下又掰著手指頭弱弱的問道:“那是不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針黹女紅管家理事都要學習?”
莫老太太笑道:“理論上是如此。”
梓淳眼睛一亮:“那實際上是不是就可以量力而為?”
莫老太太伸出一根手指頭點了點梓淳的小腦袋,嗔道:“你這小丫頭,還沒開始學習就先退縮,咱們莫家可是世代書香之家,你可不要墮了咱們家的名聲。看看你大姐姐最擅長的是琴藝,你二姐姐最擅長的則是畫藝,還有你那在金陵的庶姐亦是擅長詩詞和書畫,不過……祖母也不要求你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至少要通其一二。至於管家和女工這兩樣是必須要學好學精的。”
梓淳舉起握成拳頭的爪子用力地點了點頭,表示要加油。
綜上所述,古代大家閨秀看得不是你上了多少年學,也不是看你有啥文憑,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不一定要全部都學習,但至少要精通其中一項或是幾項。另外,更加重要的是女紅廚藝和管家理事的能力強才是好媳婦的上上人選,想想一個整日浸淫後宅事務和爭鬥的婆婆找了一個才高八鬥不曉庶務的兒媳婦,兩人整日大眼瞪小眼,婆婆說今晚今天十五你下廚燒兩道菜,媳婦卻吟出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還不把婆婆給嘔死。
鑒於這個時代看人眼光的不同,年僅九歲的梓淳當下決定要隨大溜,反正她也不會做什麼詩詞歌賦的,就算做也隻能剽竊,這會讓身為現代人靈魂的自己都鄙視自己的;琴這一項……鋼琴不會,小提琴也也不懂,古箏倒是不錯,她前世果然有先見之明,那麼多樂器竟然獨獨選了古箏,這會兒倒是用得上了;棋這一項她就比較汗顏了,為啥?因為她七竅通了六竅,唯有棋這一竅不通,哦,也不能算一竅不通,她還會五子棋呢!書畫兩項一般是不分家的,字是一個人的門麵,通過一個人的字便能看出這個人的性格,這一點她前世的時候深有體會,也不枉她跟著自家老爺子學了那麼多年的書法,那一筆瘦金體寫得頗有些看頭;水墨畫梓淳隻學了皮毛並不精通,素描和油畫倒是畫的不錯,可惜在古代沒人欣賞,不過她又並非想當畫家,涉獵一些淺顯的國畫技法也就是了。
女紅方麵現在的梓淳是一點都不會,但原來的梓淳天份不錯,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和謝氏學習做針線,三年下來基本功已經很紮實了,本來梓淳還擔心自己會露餡,畢竟前世的她可是連繡花針都沒見過的,不過後來自己偷偷試著繡了幾針,也許是原本梓淳的基礎太紮實,導致這具身體有了本能反應,剛開始確實有點生澀,不過在繡了一片葉子之後就漸漸熟練了;廚藝方麵她倒是很能拿得出手,因為自己喜好美食,做的多了倒也有那麼點星級廚師的味道;至於管家理事……這對她一個九歲的奶娃娃來說言之過早,不過她倒是也不怕,倒騰來倒騰去也就那麼點事。
如此這般算來,梓淳驚訝的發現她竟然能夠勉強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古代大家閨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