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赴美上市中國公司盈餘品質的實證研究(1 / 3)

赴美上市中國公司盈餘品質的實證研究

盈餘管理

作者:張卓 王佳

【摘 要】 文章選取2008—2013年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為樣本,運用經典的Barth模型,分別從橫截麵數據和麵板數據兩個角度進行盈餘品質的實證分析研究,主要評價了中國赴美國上市公司整體盈餘質量水平及盈餘質量的發展趨勢。該問題的研究既有助於改善中國赴美上市公司盈餘品質管理,為未來即將在美國資本市場IPO的中國公司提供實證經驗參考,亦有助於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者進一步完善市場管理、報告信息披露以及盈餘質量的監管。

【關鍵詞】 赴美上市公司; 盈餘質量; 橫截麵數據; 麵板數據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08-0064-03

一、引言

現代資本市場隨著證券法規和會計準則的逐步完善而逐步趨於成熟,會計報告作為上市公司對股東投資者披露的最重要信息顯得越發重要。會計盈餘是財務會計報告所反映的最主要的信息之一,它既是評價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最主要的指標,亦是考查經營管理者管理水平最重要指標之一。對於證券監管機構而言,盈餘品質對上市公司上市、配股、停牌、摘牌以及退市的全過程起到衡量、監督及評價作用。對於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信息用戶而言,會計盈餘作為反映公司財務年度績效的綜合性指針之一,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公司股東、債權人、政府部門及利益相關者作出的相應決策。盈餘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會計信息的總體質量,因此對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可以說,國際國內有關資本市場所暴露出來的會計欺詐的經典案例,無不跟盈餘品質息息相關,如2011年的中國東南融通醜聞。據美國主要資本市場(紐約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以及兩個場外交易市場(粉單市場與場外交易市場)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初,具有中國背景的在美上市公司已達約500家。然而,真正有市場成交量的公司隻有約150家。中國企業自2008年赴美上市開始掀起一輪新的熱潮,而這些公司的財務報告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財務報告中盈餘的品質直接影響著這些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的生存及發展。因此,針對中國赴美上市公司盈餘品質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對象主要為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的2008—2013年中國公司。基於數據樣本,運用EViews7.2統計分析軟件分別進行按年度的截麵數據分析和接近於時間序列的麵板數據分析。通過描述性統計分析、係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層次回歸分析,對待驗證的模型進行檢驗。研究結論對完善我國證券資本市場,特別對於新建立的創業板市場規範有其重要意義。

二、文獻回顧

盈餘質量(Earning Quality)的觀念由來已久,最初形成於20世紀30年代。國際會計準則(IFRS)和美國的通用會計準則(GAAP)的概念框架中均將相關性和可靠性作為會計數據最基本的質量特征;而相關性是通過可預測性、反饋的價值及及時性這三個特點來決定的。Dechow(1998)從盈餘屬性的角度定義盈餘質量,是指盈餘反映現在財務運營情況、預測未來狀況、反映企業內在價值的能力。從盈餘與現金流量的角度出發,美國會計學會在2002年對盈餘質量下的定義是:“隨著時間流逝,應計製下確認的會計收益與現金流入的閉合程度。”權威代表性觀點為盈餘質量代表了盈餘具有預測性價值及會計盈餘的預測未來現金能力。Penman and Zhang(2002)認為“公司披露的非正常項目盈餘如果能較好地、有效地預測未來盈餘水平,則該公司的盈餘質量是高的”,該定義主要是從財務會計報告損益表結構上分析。Dechow,Kothari and Watts(1998)基於存貨調整的假定,推導出了現金流預測模型(簡稱DKW模型)。而Barth(2002)基於DKW模型建立發展了著名的Barth現金流預測模型。程小可(2002)以A股市場1 334個樣本實證檢驗了Barth模型相對於其他模型更適合中國上市公司的盈餘品質的研究。本文對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的盈餘品質實證研究模型亦是采用此模型,從而更進一步證明該模型的有效性。

三、理論分析及假設提出

根據委托代理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公司的管理經營者(代理方)和公司投資者(所有者)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種彼此的信息不對稱會導致兩種與會計盈餘質量相關的問題:股東投資者的“負麵選擇”問題和公司經營管理者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根據信息經濟學的“信號傳遞理論”得知,對於那些盈餘質量好的上市公司管理者,他們往往會積極地通過各種方式向其股東傳遞信號,其目的是將他們所管理的公司與其他公司區分開來。其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選擇一個正確資本市場IPO。通常那些上市條件要求較高的資本市場對於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監控也較嚴。美國資本市場由於曆史比較悠久,與其他資本市場相比較為成熟,其中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以“上市條件”苛刻而著稱。

盡管美國資本市場一些上市公司頻頻暴露出盈餘質量方麵的問題,但這並未降低美國資本市場堅守誠信的要求。自2001年安然醜聞後,美國證交會(SEC)相繼出台了很多法規以更進一步嚴格資本市場的監管。而相對於中國國內資本市場的監管,美國資本市場的要求會更高。因此,不同資本市場上的盈餘質量會產生差異,本文提出假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