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內旅遊業上市公司財務競爭力評價(1 / 3)

國內旅遊業上市公司財務競爭力評價

評估與評價

作者:馬育倩 陸相林 馬婷婷

【摘 要】 財務競爭力是上市公司綜合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因素。研究從上市企業利益相關者訴求出發,綜合規模實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等方麵,選取12個財務指標構建了財務競爭力評價體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我國35家旅遊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競爭力進行評價,實證結果表明所建指標體係較為科學。依據五個主成分得分,分別從盈利能力、規模實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償債能力五個方麵,列出了35家旅遊業上市公司中的優勢與劣勢企業,為各企業進一步改進和提升其財務競爭力指明方向。最後對拓展研究方向進行討論與展望。

【關鍵詞】 旅遊業上市公司; 財務競爭力; 主成分分析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08-0083-05

一、引言

企業財務競爭力是競爭力理論的新概念,從企業財務管理視角考察企業的競爭力,是經濟學和戰略管理理論對財務理論的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魏順澤,2011;沈愛榮,2011)。目前,國內外對企業財務競爭力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對於如何測評財務競爭力尚未形成完整、係統的指標體係(何瑛,2011;程燕,2009)。旅遊業是朝陽產業,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重視和發展的第三產業之一。《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2009)明確了旅遊業的國家戰略地位。《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幹意見》(2014)對旅遊業轉型升級作出了具體部署,提出2020年,旅遊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這對我國旅遊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旅遊企業中的“龍頭”,旅遊業上市公司必須在我國旅遊產業轉型升級中起到引領作用。

但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快,國外同行的進入,使得旅遊企業的競爭也進一步加劇,旅遊上市企業如何提升其自身競爭力,是當前我國旅遊學界必須要考慮和研究的問題。張淩雲(1997)首先展開了對我國旅遊業上市公司的研究;戴學峰(2000)綜合分析和評價了中國旅遊業上市公司的業績;高莉(2008)從效益、規模和成長等五個方麵構建了旅遊業上市公司競爭力的綜合評價體係;朱應皋(2010)從現實和潛在兩方麵構建了旅遊業上市公司競爭力的綜合評價體係;馮青(2005)對我國2004年以前的29家各類旅遊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與投資前景進行了分析及研究;郭嵐(2008)基於因子分析與DEA方法評價了我國旅遊業上市公司效率;劉立秋(2007)評價我國旅遊業上市公司的經濟效益。當前,旅遊業上市公司相關研究成果中,關於其財務分析的成果相對較少,有關其競爭力評價成果更少。基於此,研究將首先構建企業財務競爭力評價指標體係;然後選取國內35家旅遊業上市公司2012年度的財務數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實證評價;最後,為我國旅遊業上市公司競爭力的提升提出建設性建議。

二、評價指標體係構建

構建指標體係,選擇財務指標時,需要權衡各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在企業的各個利益相關者中,不同主體關注著不同的評價指標。企業的管理者主要關心企業的運轉情況和利潤指標完成情況,股東則關心企業的盈利情況和企業的成長能力,債權人則關心企業的償債能力,以保護好自身的利益不受損害。因此,根據企業的規模實力、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五個方麵,最終確定了12個指標,構建了我國旅遊業上市公司財務競爭力的評價體係。

三、國內旅遊業上市公司財務競爭力評價過程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以滬深兩市A股35家旅遊業上市公司為樣本,主要采用其2012年財務報表數據,並以部分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為輔,收集整理得到二級指標數據值。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即PCA)方法,由Hotelling首先提出,是一種重要的多元統計方法(陳鶴亭,等,2000),可通過指標的線性組合,將多個具有相關關係的指標綜合為少數幾個指標(即主成分),可更集中、典型地描述、評價研究對象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