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資產評估準則與資本市場公眾利益保護(1 / 3)

資產評估準則與資本市場公眾利益保護

評估與評價

作者:鄧鬱 於豔芳

【摘 要】 以2007—2012年上市公司評估報告書為主要分析對象,通過2008年主要資產評估準則實施前後數據的對比,采用描述性統計方法和方差分析法對評估結果應用情況、評估結果增值情況和關聯方交易情況等指標進行深入分析,以綜合判斷資產評估準則對保護公眾利益所發揮的作用。分析結果顯示,2008年主要評估準則實施之後,資產評估委托方對資產評估結果的可信度更加認同,對資產評估結果的信心更加充分;對抑製關聯方之間的不正當行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 資本市場; 資產評估準則; 上市公司; 資產評估報告書; 評估增值率

中圖分類號:F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08-0081-02

一、引言

資產評估行業作為社會中介行業,在其誕生之初就擔負起了保護社會公眾利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光榮使命。尤其在資本市場,隨著上市公司資產交易和並購重組活動的日趨活躍和頻繁,侵害小股東和社會公眾投資者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危害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隨著各項資產評估準則的陸續實施,為資產評估行業保護公眾利益又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然而,資產評估準則是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需要進一步驗證。

上市公司資產評估報告書是資產評估服務資本市場的主要成果,公正、高質量的評估報告對於提高上市公司資產交易結果公允性、防止大股東利益輸送、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資產評估準則是約束資產評估行為,保證資產評估結果質量的前提和保障。在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係中,大部分準則是2007年11月發布的,2008年7月開始執行(如評估報告、評估程序、業務約定書、工作底稿、機器設備、不動產、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試行)、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等)。

因此,通過準則實施前後數據的對比(2007—2008年與2009—2012年數據對比),從評估結果應用情況、評估結果增值情況和關聯方交易情況等方麵,可以綜合判斷資產評估準則對保護公眾利益所發揮的作用。

二、分析數據的取得

(一)資產評估報告書

為了便於對準則實施前後的情況進行對比,主要從公開渠道搜集了評估基準日在2007—2012年的上市公司資產評估報告。通過網絡檢索,共收集到1 328份資產評估報告書或摘要。其中,2007—2008年438份,2009—2012年890份。

從交易雙方關係來看,涉及關聯方交易的評估報告389份,非關聯方交易評估報告770份;從評估對象類型來看,企業整體價值評估或股權價值評估報告587份,單項或組合有形資產評估報告367份,單項或組合無形資產評估報告160份。

(二)董事會關於資產交易的決議

為了反映資產評估委托方對資產評估報告結果的應用情況,課題組通過網絡檢索,跟蹤了1 159份評估報告書的最終應用情況,結果共搜集到356份董事會關於資產交易情況的決議。其中,2007—2008年121份,2008年以後235份。

三、評估準則對評估報告結果應用情況的影響

通過對董事會關於資產交易決議情況的分析,2007—2008年上市公司采用資產評估報告結果直接作為交易價格的有93份,占總體樣本的76.14%,其中關聯方交易樣本36份全部直接將評估報告結果作為交易價格;以資產評估報告結果作為參照的樣本有27份,占總體樣本的22.31%,其中交易價格與評估結果相差10%以內的樣本有18份,交易價格與評估結果相差10%以上的樣本有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