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行業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偏好性研究
盈餘管理
作者:嚴駿等
【摘 要】 盈餘管理是指公司運用一定的會計方法和手段,為實現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和公司價值的最大化而作出的會計選擇行為。適當的盈餘管理是公司走向成熟的標誌,而過度的盈餘管理嚴重影響資本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食品行業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主導行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文章以食品行業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上市公司的基本特征,總結該行業上市公司進行盈餘管理的常用工具手段,並通過實證研究來分析管理層對這些工具的選擇性偏好。
【關鍵詞】 食品行業; 盈餘管理; 盈餘管理工具; 偏好性
中圖分類號:F23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08-0077-04
我國資本市場處於發展階段,上市公司內、外部治理結構還不盡健全,給管理層的盈餘管理留下了很大的運作空間。過度的盈餘管理實質上背離了中立性原則,從而造成對外財務報告有所倚靠、有所偏重。而近來,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食品行業危機頻發,盈餘管理成為其粉飾財務狀況的有利工具。這種機會主義的盈餘管理勢必降低會計信息質量,誤導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影響資源的優化配置。本文針對食品類上市公司的行業特征,具體分析該行業管理層進行盈餘管理的一般動機,表現為籌資動機、避稅動機、政治成本動機和自身利益動機。
一、食品行業上市公司進行盈餘管理的常用會計工具
(一)通過期間費用進行盈餘管理
1.利用借款費用資本化
根據新準則的規定,企業的借款費用符合條件的時候可以資本化。這樣企業可以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上調節當期盈餘。一般情況下,食品企業需要擴大生產規模時,會建造廠房和購買加工食品用機器設備等,而借款費用資本化成為其進行盈餘管理的最佳工具。
2.利用研發支出資本化
新準則頒布後,將研究開發項目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符合條件的,應計入無形資產。在實務應用中,上市公司經常利用不實或虛假資料將支出在資本化和費用化之間作調核。而食品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為了迎合大眾消費水平,需要不斷推出新產品、新口味,為此發生的研發支出成為管理層進行盈餘管理的理想工具。
3.利用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政策
對於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管理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判斷對折舊或攤銷方法、使用壽命、淨殘值等進行判斷和選擇,同時,公司可以通過會計估計變更、改變各期折舊和攤銷費用對利潤進行調整。食品加工製造企業與其他行業類似,涉及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的確定。
(二)通過資產減值損失進行盈餘管理
新準則和會計製度規定了股份製公司對一些資產要計提減值準備以及不同資產的減值轉回。由於減值準備屬於會計估計的範疇,其計提方法和比例在一定程度上由上市公司自行確定,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從而為上市公司進行盈餘管理留下了空間。對於食品行業上市公司而言,食品存貨減值準備的計提一直都是該行業進行盈餘管理的經常性工具,而且對其應收賬款的管理也是資產減值工具的運用對象,對其衝回的操作也比較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