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德軍: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空話(1 / 3)

劉德軍: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空話

關注

作者:餘維峰 侯琳琳

利潤與道義也許一直以來都是許多企業都無法真正正視的一個現實,是許多企業都無法真正理清的糾葛和困惑。而這些現實、困惑和糾葛絕不是一個疥癬之疾,因為它關乎和決定著企業未來的走向。對於鄭州天巨商貿有限公司來講,它的發展進程中不僅不受這些焦慮的左右,而且它還緊緊抓住了一個公司的立足之本,那就是要真正擔負起自己之於人性、之於生命、之於社會、之於民族、甚至是之於國家的道義和使命。天巨商貿有限公司的這些壯舉,不是徒有其表的,因為它的起點和信仰是為人民服務。

他,四十出頭,個子不高,微胖,皮膚黝黑,嘴唇幹裂,但他身上卻有一股銳不可當的精氣神。他就是鄭州天巨商貿有限公司的法人兼總經理——劉德軍。從大學畢業到現在已經十八年了,劉德軍一直以一個平凡人的行為,踐行著兒時的夢想——為人民服務!

隻有自食其力,

才有資格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指“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為”,是由毛澤東同誌最先提出的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特征和規範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定義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那麼,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劉德軍是如何履行為人民服務的呢?

作為上世紀九十年代從山區走出來的大學生,劉德軍認為:能自食其力,不成為家庭和國家的負擔,為親戚自家、鄰裏鄉親分憂排難,就是為人民服務。

當記者問他作為九十年代的高才生,為何選擇自己創業時,劉德軍笑言:“我們那時小學課本裏的一句話:‘你長大了幹什麼?我長大了為人民服務。’我一直銘記在心,稚嫩的童音一直縈繞在耳旁。”他說兒時雄心勃勃,想成為科學家,解放軍,航天員……可隨著自己慢慢長大,才發現這些夢想很遙遠。

1996年,劉德軍從鄭州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畢業。那一年,我國開始出現大批國有企業職工下崗;也是在那一年,國家對大學畢業生不包正式分配,開始雙向選擇。他雖然有幸進入一個很好的省直單位,檔案進去了,戶口也留在鄭州了,但等待上班卻要在半年之後。那時的一個大學生就是一個家族甚至是一個村一個鄉的驕傲,同時,更承載著家裏和周圍人的希冀。他不能讓關心他的人失望。這期間,他經曆了痛苦的煎熬和激烈的思想鬥爭。一邊是家人的殷切希望,一邊是自己就業的困境。

夜深人靜時,他輾轉反側,自嘲:為人民服務,我連自己都不能服務,如何為人民服務?猛然間,他意識到首先要放下大學生的架子,端正心態,自己走出去,自食其力,不能成為家庭的負擔,不能成為國家的負擔。就這樣,他離開了接收單位,自謀生路。

劉德軍剛畢業那些年,做過服務員,也幹過業務員,無論做什麼,他總是充滿激情,風裏來,雨裏去,雖滿是艱辛,但也很成功。在家人眼裏,在鄰裏眼裏,他很優秀,沒有讓他們失望。因此,誰家孩子要考學了,找他參考;誰家孩子要輟學了,也打電話問他;家裏有人生病了,也來鄭州找他;誰家打工回去沒有路費了,也找他……他成了家人、親戚和鄰裏的主心骨。他不負眾望,以自己微薄之力,總是熱心地幫助他們。如今,通過他親自扶植、指導和幫助,來到鄭州學習、工作或謀生,並定居在鄭州的身邊人就有十幾家。他的家就是鄰裏鄉親來鄭州求學、打工等人員的大本營,每逢過節,他都會召集他們來家裏,讓遠離家鄉的鄉親有回家的感覺。他這樣做,很坦然,也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