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告別“概念水”(1 / 1)

告別“概念水”

立此存照

作者:林琳

據央廣等媒體報道,5月24日,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開始實施,將目前市場上的純淨水、蒸餾水、天然水、山泉水等不同品類納入統一的監管標準。除了天然礦泉水外,市麵上在售的包裝飲用水將隻分為飲用純淨水和其他飲用水兩類,包括“蒸餾水”、“活化水”、“小分子團水”、“功能水”、“能量水”等,都將被禁止出現在包裝水的外包裝標簽上。

不得不說,時下超市裏銷售的水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諸如“富氧水”、“冰川水”、“弱堿性水”等,名字聽起來越來越“高大上”,功效也被宣傳得神乎其神,恨不得告訴消費者“一水治百病”,當然其價格也是普通水的數倍。

然而,這些“高端水”當真貴得其所、名副其實嗎?答案或許會讓人大失所望。有關專家表示,弱堿性水不能調節人體酸堿度,富氧水補氧功效不靠譜,“小分子團水”(“月子水”)其實隻是噱頭……高端水應該同時具備罕見的優質水源、均衡的礦物元素含量和承載豐富的人文曆史或生態文明三方麵條件,高端水的泉眼可遇不可求。不管是專家的分析還是業內人士的披露都顯示,一些消費者花高價買來喝進肚子裏的其實大多是普通水,商家不過是在忽悠人而已。

綜觀時下的商品市場,這種類似“高端水”的概念營銷並不鮮見。媒體曝光過的,比如“年份酒”,有十五年的、三十年的甚至有些標注為六十年的,而業內人揭示,多數年份酒都是由中小企業生產,並非是酒存放了多少年,而是通過香料香精把酒調成不同的口味,再貼上不同年份的標簽;比如“兒童漆”,近年來,針對兒童推出的產品越來越多,隻要貼上“兒童專用”的標簽,普通商品的價格便可以翻倍。而記者調查顯示,“兒童漆”與普通漆在環保方麵沒啥區別,且無論生產環節還是環保領域都沒有“兒童漆”這一分類,所以根本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類似的營銷背後,不知有多少消費者已然吃虧上當,當了“冤大頭”。

“講故事”、“炒概念”,是時下比較常見的營銷手段或者說“策略”,但營銷顯然是有底線、有規矩的,把“沒有”說成“有”,把“普通”說成“特殊”和“高端”,把“一”說成“十”,已經超出了正常的營銷範圍,並涉嫌虛假宣傳,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一個企業、一種商品,靠什麼在市場中站穩腳跟,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尊重?無疑是商家信譽和商品質量。純粹“炒概念”,短時間內可能確實可以給企業帶來一定利潤,但這種沒有內涵和質量保證、支撐的利潤,就像是沒有地基的房子,隨時有倒塌的危險。真相一旦被曝光、謊言一旦被戳破,不僅企業的信譽難保,整個行業都可能出現信任危機乃至生存危機。

如今,飲用水市場有了“新國標”,人們期待未來這個市場更加規範和健康發展,真正實現優勝劣汰。

【原載2015年5月26日《工人日報·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