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把“一查就招沒骨氣”隻當笑談(1 / 1)

別把“一查就招沒骨氣”隻當笑談

立此存照

作者:朱昌俊

5月18日下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南寧市委書記餘遠輝為南寧市廣大黨員幹部上了一堂“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課。在脫稿講話中,餘遠輝說道:“有些黨員幹部違紀違法被審查,兩天啥都招了,沒有點兒骨氣和意誌。”5月22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餘遠輝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在這堂全市黨員幹部教育大會上,餘遠輝頻頻出錯,比如把“曖昧”念成“暖胃”,讓台下聽眾忍俊不禁。而聯係其四天後即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組織調查,“一查就招沒骨氣”之類言論,更成了坊間的笑料。

如此荒唐之言,竟然出現在一堂麵向黨員幹部的教育黨課上,它展露出的是深刻的諷刺和衝突意味,個中邏輯耐人尋味。首先,是什麼讓一位市委書記敢於在嚴肅的會場上脫稿拋出這樣的言論?其次,為何在會場上沒有人敢於提出異議?甚至更進一步,若不是講話者最終落馬了,如此言論還能被曝光嗎?歸結到一點,這不過是絕對的“一把手”的權力氣場在發揮作用。“一把手”所說的話,即便再荒謬,恐都難以引起公開的反對。這樣一種權力話語生態也許是支撐權力“口不擇言”的深層原因。

報道援引與會者的聲音稱,餘遠輝平時講話都是四平八穩,很少像那天那樣不停地出錯。但若把言論簡單歸結為“出錯”所致,恐怕難副其實。一般而言,官員講話稿大多大同小異,而最能反映領導真心思與真性情的,恰恰就在於脫稿講話。“啥都招了”、“沒有骨氣和意誌”之說,側重針對的顯然不是指落馬官員招了自己的事,而是“招”了不該“招”的,觸犯了一些人的“利益”。其中至少釋放出兩層信息:一是,一些官員被查,通常不隻是一個人的“事”,往往還牽涉到他人,這或也間接反映了,官場貪腐共同體的真實存在;二是,某些官員對於反腐仍舊抱著僥幸心理,認為沒被“招”出來,就可平安落地。

從正常的社會價值判斷,違法違紀被查,是否如實招,與是否有骨氣和意誌顯然扯不上邊。但相反的邏輯經由一位市委書記在落馬前說出來,或預示著在官場,這確實被認為是衡量一名官員有“骨氣”、“意誌”與否的象征。聯係到屢屢被曝出的劣幣驅逐良幣的官場現象,這或隻是對某種“潛規則”的公開表達。可以想象,一旦官場普遍接受了這樣一種“骨氣”、“意誌”觀,其對於正常的官場文化會產生怎樣負麵的異化作用。

幾乎是話音未落,餘遠輝就因為違紀違法被調查。隻是,拋出驚世之語的人雖已經身陷囹圄,但其言論背後所隱藏的官場邏輯,卻很難說會隨之宣告終結。在這個意義上,餘遠輝所留下的,真的不能說隻是一句個人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