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幻音(2 / 2)

林謙所在的世界分為四大洲,西賀牛洲佛魔征戰,南詹部洲為道門一統,東勝神洲是妖族的天下,至於那如同蠻荒的北俱盧洲則是凶獸的領地,當地的修士大多是修習禦獸法門。這四塊大地分別占據一方,中間被一條天河互相間隔,這條天河與四塊大地的組合,人們稱之為內陸區,在內陸區的外圍是一片汪洋大海,沒有邊際,稱做外海區。

也並不是說除了內陸區的四塊大陸之外,外海區就再也沒有陸地了,其實還是有一些島嶼的,這些島嶼有些零零散散,有些稍微聚集,這些地方也有人、也有修士、也有……宗門!

外海是一個很奇特的地方,更準確的說是一個奇怪的地方,那裏魚龍混雜,不管是道門、佛門、妖門、魔門、禦獸門,都可以在那裏看到蹤影。

有修士專門做了一項調查發現,外海的北部禦獸修士比較多,東部妖修比較多、南部道士較多、而西邊則是魔與佛占據主場,所以有人便推測,外海的人就是內陸的人,內陸的修士才是正統。

這麼一說外海的修士就不同意了,憑什麼你們是正統,為什麼不是內陸修士是外海修士遷移過去的?所以為了這件事情雙方爭執不休、眾說紛紜,一直沒有個準確的說法。

道門修士修煉佛門功法看起來的確有些不倫不類,也不知道其他道門中人看到了會不會針對自己。

林謙癟癟嘴,越發覺得這白山不靠譜了,不過現在似乎也沒有其它的功法適合林謙自己,所以林謙也隻好認命了。

神識探入玉簡,一段段文字以放燈片的形式一行行出現在林謙腦海之中。

梵音幻訣,著者:明心僧。

致幻篇:何為幻?古人雲,幻由心生。其實不然,識海為精神之根本,為萬靈之智囊,所見所感皆處於此……

林謙將裏麵的內容通讀了一遍,的確是殘缺的功法,但是其作者明心僧十分有想法,打破以心致幻的說法,認為腦中的識海才是修士第一主觀判斷的來源,所以要製造一個好的幻境出來,必須影響識海,影響識海就等於可以影響修士的視覺、味覺、觸覺、嗅覺、聽覺,這五種感覺,每一個幻修所用的媒介都不盡相同,而這明心僧所用的致幻媒介則是木魚,以木魚敲打的頻率來麻痹識海,從而控製識海的判斷能力。

林謙看了眼幻笛,覺得自己若是吹奏幻笛,相信不一定會比木魚單一敲打的頻率會差,木魚的音調始終如一,隻是通過敲打的快慢,這樣很難做到,估計也隻有這本書的著作者才有這個能力,畢竟做這種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好的,但是笛子不同,笛子吹奏出來不同的音律可以更好、更直接的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況且這隻是殘缺的功法,說明自己還能修改一些不太好的地方,比如說不用佛門的那些音節音律,而是改用道門的音節音律,幫這功法洗白,徹底成為道門產物。

這樣一想,林謙立刻就來了興趣,方法還是梵音幻訣的方法,隻是一些細節上的變化,把帶有佛門的東西統統祛除。

隻可惜,理想總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不論林謙怎麼改他也達不到致幻的要求,光是一個簡單的致幻階段,他就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若是不去做任何修改的話,說不定現在他就已經成功了。

“致幻篇要把被施術者的情緒控製起來,這需要吹奏笛聲時的音律、音調、節奏三樣東西控製得很好,相互調節,從而達到控製識海,達到致幻的效果,也就是說要通過笛聲控製喜怒哀樂多種情緒,甚至要喚醒回憶才算成功致幻,這樣,很難!”

林謙終於知道音幻為何會鳳毛麟角的原因了,這樣太難,太難,若是沒有長久的訓練很難做到,甚至需要對音律的精通,一般的修士哪有時間琢磨這些東西,不過……林謙不需要擔心,因為他從小就開始接觸音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