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智造”機器人
特別報道
作者:唐浚中
2015年5月,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大會首次離開北京,在重慶市永川區召開。
2015年7月,工業機器人技術係統基層與產業化應用高級研修班暨工業機器人應用專題會議在永川召開。
2015年9月,2015中國(重慶)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製造裝備博覽會在永川舉辦。
在平均兩個月一場的高規格專業會議的背後,是永川機器人產業的悄然崛起,其規模不知不覺已上百億元。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機器人產業在沿海地區也是剛興起沒多久。
在2013年7月以前,深處內陸的永川,機器人企業數量還是零。
兩年做到百億元,永川的秘訣是什麼?
頂層引進
2014年5月的一天,深圳固高科技有限公司。
深呼一口氣,永川區委副書記王誌傑踏進總經理吳宏的辦公室。
“我們想邀請固高到永川來發展。”寒暄過後,王誌傑說出此行目的。
盡管早有所料,吳宏還是不免感到愕然。
固高科技,是國內乃至國際頂尖的機器人技術公司。
當時,永川的智能機器人產業還幾乎是一片空白。
在一般人看來,永川此舉無疑是“癡人說夢”。
可在王誌傑看來,正因如此,永川才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日常駕駛中,由直道進入彎道,人們往往選擇減速,確保不會失去對車的控製。
而在比賽中,敢於加速的人,才有超車的機會。
所以,麵對經濟下行壓力,永川果斷將機器人產業作為“彎道超車”的機會。
此時,永川麵臨兩個選擇。
一是由下而上,依托永川原有的機械製造產業,從產業鏈下遊做起。
毫無疑問,這種選擇是穩健的。
但永川卻選擇了另外一條路——由上而下,從研發做起,直接對準產業頂端。
“機器人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掌握了‘大腦’,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掌握先機。”王誌傑說。
六個小時過去了,白天變成暮色,午餐改成盒飯。
“這麼懂產業的領導,我還是頭一次遇到。”一番交談後,吳宏感歎不已。
隨後,吳宏派出考察組前往永川。一番考察之後,吳宏果斷決定進駐永川。
加速落地
2014年8月,深圳固高入駐永川,注冊成立重慶固高。
“這是我們在深圳以外布局的唯一公司。”重慶固高總經理王軍說。
固高的入駐,迅速引發連鎖效應——20餘家關聯企業先後入駐永川。
“我們以‘乘法效應’為永川引來了一批‘追隨者’。”王軍說。
所謂“乘法效應”,即重慶固高研發機器人控製器賺1元,下一環節的集成商可賺20—50元,再下一環節的設備商可賺500元……
“妙用‘乘法效應’,吸引大批中下遊的企業,可以迅速集聚起一條完備的產業鏈。”王軍說。
但要吸引更多企業,僅有“乘法效應”還遠遠不夠。
機器人產業屬於資金密集型產業,健康的資金鏈對企業而言尤為重要。
“可很多機器人企業屬於輕資產企業,在向銀行貸款時,往往沒有合適的抵押物。”王誌傑說。
這讓不少機器人企業猶豫不決——是不是要入駐永川?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