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講”經濟的吳道藩
特別策劃
作者:韋達韜
2013年11月3日,一支國際包裝業考察團來到璧山。
璧山縣(現璧山區)委書記吳道藩化身“導遊”,在淅瀝小雨中全程陪同。
一個個鮮活的“小城故事”,被吳道藩娓娓道來。
考察團眾人醉心於小城之美,中國包裝聯合會紙製委員會秘書長劉壽生卻注意到一個細節——他到過無數城市,卻隻在璧山看到,地方領導竟然隻介紹生態環境而不提經濟。
吳道藩不是“不講”經濟,而是找到了新定位。
跟著黨的指揮棒,轉變“唯GDP”的發展思維
2013年12月1日,陽光明媚。
吃罷午飯,璧山縣丁家街道辦事處主任孫東直奔秀湖公園。
不過,孫東並不是來“賞玩”的。
這天,璧山2013年副處級領導幹部培訓班正式開班,吳道藩是第一課主講人。
“為什麼選在室外?”來之前,孫東一肚子疑問。
授課一開始,吳道藩就解答了孫東的疑惑:“今天選擇在這裏舉行開班儀式,首先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改會風、轉文風的精神。”
聞聽此話,學員們會心一笑——黨中央和市委的決策和指示,吳道藩從來是“決不允許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
帶領學員們來到一塊奇石旁,吳道藩停了下來,鄭重說道:“近年來璧山的建設,全是圍繞這八個字做文章。”
順著吳道藩手指看去,八個大字蒼勁有力——“千年璧山,深綠城市”。
其時,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新的政治高度。
而一些領導幹部在算生態文明建設的“賬”時,卻隻盯住“經濟賬”。
誠然,建設生態文明短期內看來是“虧本賬”,可是在吳道藩看來,生態文明建設更是“政治賬”。
“關鍵是要跟著黨的指揮棒,轉變‘唯GDP’的發展思維,樹立生態發展理念。”吳道藩說。
秀湖公園正是在轉變發展思維之後,吳道藩全程督建而成。
不久前,秀湖公園正大門前的40餘畝土地,拍賣成交的樓麵地價遠超主城區。
“領導幹部不能怕打破一兩隻碗,就做‘甩手掌櫃’”
2014年4月23日,吳道藩到黛山水庫、雪山水庫等水庫調研。
2014年5月13日,吳道藩再次到黛山水庫、雪山水庫等水庫調研。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吳道藩跟水庫較上了勁。
原因無他,吳道藩有了一個新的目標——把璧山打造成“活力水城”。
“要建設良好的生態城市,必然離不開水。”吳道藩說。
璧山人對這個目標卻將信將疑。
“往年每到夏季,城市裏的居民總會因為停水而抱怨。”吳道藩說。
璧山境內並無大江大河,水從何來?
經過調研,吳道藩發現璧山每年有10億立方米的降雨量,其中7億立方米白白流走。
“為此,我們計劃每年興建水庫2—5個,把雨水攔截住。”吳道藩說。
但是,水庫建設不是小工程,預算將投入40億元。
而為了確保留下的雨水成為活水,2013年10月到2014年5月,璧山累計關停汙染源262個。
這讓吳道藩承受了不小的壓力。
“我們也想要好的生態,可耽誤了發展怎麼辦?”議論紛起。
麵對質疑,吳道藩泰然處之:“領導幹部不能怕打破一兩隻碗,就做‘甩手掌櫃’。”